一、肇事逃逸还能私了吗
针对交通事故中发生的逃逸事件能否进行私下和解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判断该逃逸行为在多大程度上构成了犯罪行为。
若逃逸事件尚未足以为之成立犯罪,那么肇事车主同样无需承受刑事责任,仍具备与受害者协商和解的可能性。
若情节较轻并获得受害方谅解的话,甚至可以免予处罚。
然而,若是交通事故所引发的逃逸行为已然形成犯罪,那么此类情况下检察院启动公诉程序后便不再是能够通过私下和解予以解决的问题了。《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伤亡、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肇事逃逸能判缓刑吗
缓刑的条件包括:
(1)罪犯是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宣告缓刑
1)犯罪情节较轻;
2)有悔罪表现;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另外,对于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符合上述条件的,应当宣告缓刑。《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肇事逃逸还能私了吗”,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我们应该从法律中学习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如果您还需要咨询相关的其他问题,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