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最新修订 | 2024-04-14
浏览10w+
卢滨律师律师
卢滨律师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5人
专家导读 共同犯罪构成需满足: 参与者至少两人,可为自然人、法人或混合;各犯罪分子需实施共同犯罪行为,互相配合、协作以达成同一犯罪目的; 参与者需具备相同犯罪意图,即明知行为将造成社会危害并希望或放任其发生。 满足这些条件,方可构成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一、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首先,共同犯罪的首要条件便是参与者需为两人及以上,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由两位或多位自然人成立;

其次,包括两个或更多法律实体(单位)所组成;

最后,还包括有法律责任能力的个人与团体的联合。

此种情况,既可称之为自然人共犯法人共犯,亦可被视为个人与法人合作进行。

其次,共同犯罪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每个犯罪分子都须执行共同的犯罪行为

换言之,就是每名罪犯为了达成同一个对社会产生有害影响的目的,为了实现同一个特定的罪行,他们之间需要相互配合、彼此协作地采取行动。

在犯罪行为真的造成了伤害性后果时,他们的行为和结果之间必须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再者,共同犯罪的内在要求,就是所有参与者内心都必须抱持相同的犯罪意图。

确切来讲,是指每一个共同犯罪分子通过互相沟通、交流,明白他们的共同行为可能导致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后果,并且愿意参加这个过程,他们希望或者允许这种不良结果的出现。

这样的心理状态,我们就可以称之为共同的犯罪意图。《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二、共同犯罪的退赔金额如何划分

共同犯罪的退赔金额的划分,首先应该根据各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大小确定其在共同犯罪数额中应负担的退赃退赔的份额,然后根据其退赃退赔的具体数额与应负担份额的比值来衡量该被告人是属于全部还是部分退赃退赔,并据此确定对基准刑的调节比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法律是一种普遍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法律的学习和理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应该珍视这个过程,把它看作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如果您还需要咨询相关的其他问题,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立即免费测试 仅需1分钟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2.6k字,预估阅读时间9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107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一键咨询
  •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283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118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002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628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228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210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75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650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721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23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75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147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742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351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654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苏州178****8085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80****8747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常州180****1872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共同犯罪成立的条件
在我国刑法中,对共同犯罪的定义和处理有明确的规定。共同犯罪成立的条件通常包括几个方面:1.共同犯罪意图:共同犯罪的参与者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意图,即他们都对犯罪行为有明确的知晓和愿望。2.共同行动:共同犯罪的参与者必须共同参与犯罪行为的实施。3.共同完成犯罪:共同犯罪的参与者必须共同完成了犯罪行为。若是对共同犯罪成立的条件有疑问的,参考下文。
10w+浏览
刑事辩护
片面共犯能否成立共同犯罪
[律师回复] 1.所谓片面共犯是指参与同一犯罪的人中,一方认识到故意在同他人共同犯罪,而另一方则没有认识到他人和自己共同犯罪的情形,即单方面、片面地存在共同犯罪的故意。

2.间接正犯问题

(
1)间接正犯概念

间接正犯是指利用不具有犯罪主体资格的人或者不发生共犯关系的第三人来实行犯罪。从刑法理论上讲,间接正犯是客观主义的共犯理论为弥补其共犯从属性说的不足以及借鉴主观主义共犯理论所推衍出来的一个范畴。因为按照主观主义的共犯理论,只要有共同犯罪行为,即使是一方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也不妨碍共同犯罪的成立,即所谓的共犯独立性说。

(
2)间接正犯的显著特征在于犯罪实行的间接性,从而区别于直接正犯。

①主观上,间接正犯具有利用他人犯罪的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被利用者没有刑事责任能力或者没有特定的犯罪故意而加以利用,希望或放任通过被利用者的行为达到其所预想的犯罪结果,因此间接正犯与被利用者之间不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所以,我国刑法理论上一般认为对此不应作为共犯论。

②客观上,间接正犯具有利用他人犯罪的行为,即行为人不是亲手犯罪,而是以他人作为犯罪工具而实施犯罪。

(
3)间接正犯主要类型包括

①利用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实施犯罪;

②利用精神病人实施犯罪;

③利用他人无罪过行为实施犯罪(如利用他人的反射性动作或者睡眠中的动作);

④利用他人合法行为实施犯罪(如利用他人的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行为实行自己的犯罪目的);

⑤利用他人过失行为实施犯罪(如前述医生利用护士的疏忽大意给患者注射毒药的行为);

⑥利用有故意的工具实施犯罪。

3.共同犯罪的停止形态问题

共同犯罪中停止形态的认定要结合前面所讲的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理论,但不能简单等同。对于共同犯罪的既遂而言,根据“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即只要部分共犯人的行为导致法定结果而出现既遂状态,则对其他共犯人均以既遂论处;共同停止形态问题的核心主要在于犯罪中止的认定,简单地说,对于直接实行犯而言,因其行为能够直接造成法定的犯罪结果、危险状态等的发生,对其可以比照单独犯罪的停止形态处理,即自动放弃正在实施的犯罪行为并能有效防止结果的发生,可以认定为中止;而对于直接实行犯之外的外围者,即组织者、帮助者和教唆者而言,因其组织行为或帮助行为或教唆行为已经对直接实行者产生了相应的作用力,此时其简单地自动放弃并不能有效地阻止犯罪结果或危险状态的出现,是不能作为中止的,而应根据实行者将该共犯行为实施到什么程度来认定。这表明,在共同犯罪中,如果一人既遂,则整体或全部既遂;如果共同犯罪没有完成即属于未完成形态,则可能有的共犯人是未遂犯或预备犯,有的共犯人是中止犯,当然也有可能均是未遂犯或预备犯或中止犯。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310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共同犯罪什么条件下成立
1、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2、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3、共同犯罪人在客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4、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客体。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10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共同犯罪成立条件有哪些?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在犯罪主体上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2、在主观方面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希望或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3、在客观方面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是指为完成同一犯罪,相互联系、配合的各种行为的有机整体的行为。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朋友孩子,因被他人唆使,参与了打架斗殴事件,构成了刑事犯罪,想了解,在法庭上怎样辩护自己,不构成共同犯罪辩护咋办,过失犯罪共同犯罪咋办,过失犯罪成立共同犯罪吗
[律师回复] 对于共同过失犯罪问题能否成立共同犯罪问题,主要有否定说、肯定说及限制肯定说,主要有两派之争:新派站在主观主义立场持行为共同说承认过失的共同犯罪;旧派站在客观主义立场持犯罪共同说否认过失的共同犯罪。笔者认为应该成立共同过失犯罪。一、共同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一)客观条件共同过失犯罪的前提是各行为人须负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共同注意义务。共同注意义务是共同过失犯罪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共同过失犯罪成立的核心要件是共同注意义务的违反。注意义务,是指行为人作为时应当注意是否侵害某种法益,不作为时应当注意有无违反某种特定的法律义务的责任。在刑法理论上,一般认为注意义务可以分为结果预见义务和结果回避义务。在疏忽大意过失的情况下,行为人首先没有履行结果预见义务,自然就不可能履行结果回避义务;而在过于自信过失的情况下,行为人已经履行了结果预见义务,但是违反了结果回避义务。但是何谓共同的注意义务,日本学者大塚仁认为共同行为人不仅对自己的行为的注意义务是不够的,对其他同伴的行为也应该顾及,即共同行为人不仅要对自己的行为监督而且还要对其他共同行为人监督,即相互监督,相互负责,具体来说,是指行为人应该认识到自己和其他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310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朋友昨天晚上着急的打来电话问我因为正当防卫不小心将对方捅伤,但幸好对方没有生命危险,现在还在医院里,与他一起的是他的同学,过失犯罪能不能成立共犯呢?
[律师回复] 对于共同过失犯罪问题能否成立共同犯罪问题,主要有否定说、肯定说及限制肯定说,主要有两派之争:新派站在主观主义立场持行为共同说承认过失的共同犯罪;旧派站在客观主义立场持犯罪共同说否认过失的共同犯罪。笔者认为应该成立共同过失犯罪。一、共同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一)客观条件共同过失犯罪的前提是各行为人须负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共同注意义务。共同注意义务是共同过失犯罪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共同过失犯罪成立的核心要件是共同注意义务的违反。注意义务,是指行为人作为时应当注意是否侵害某种法益,不作为时应当注意有无违反某种特定的法律义务的责任。在刑法理论上,一般认为注意义务可以分为结果预见义务和结果回避义务。在疏忽大意过失的情况下,行为人首先没有履行结果预见义务,自然就不可能履行结果回避义务;而在过于自信过失的情况下,行为人已经履行了结果预见义务,但是违反了结果回避义务。但是何谓共同的注意义务,日本学者大塚仁认为共同行为人不仅对自己的行为的注意义务是不够的,对其他同伴的行为也应该顾及,即共同行为人不仅要对自己的行为监督而且还要对其他共同行为人监督,即相互监督,相互负责,具体来说,是指行为人应该认识到自己和其他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共同犯罪成立条件有哪些?
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一般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犯罪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即各共同犯罪人之间都是指向同一目标,彼此联系,互相配合,结成一个有机的犯罪行为整体。
10w+浏览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10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有哪些
1、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2、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3、共同犯罪人在客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4、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客体。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共同犯罪成立条件:
(1)主体条件
共同犯罪成立的主体条件是两人以上。
(2)主观条件
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3)客观条件
各共犯人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即要求各犯罪人为追求同一危害社会结果、完成同一犯罪而实施的相互联系、彼此配合的犯罪行为,各行为人的行为实为一个整体,共同作用于危害结果,各共犯人的行为于危害结果之间都具有因果关系。
根据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要注意常见的不构成或共犯处理的几种情形:
(1)共同过失犯罪行为不成立共同犯罪
即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的,不属于共犯,只需根据个人的过失犯罪情况分别负相应的刑事责任即可。
(2)一方故意与一方过失的犯罪行为不成立共同犯罪
二人以上实施共同的危害行为,但罪过形式不同,即一人为故意犯罪,一人为过失犯罪,虽然两人的行为共同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但不属于共同犯罪。
(3)实施犯罪的故意内容不同不成立共同犯罪
(4)同时犯不成立共同犯罪
(5)实行过限行为不属于共同犯罪
(6)事前无通谋的事后帮助行为不成立共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仅需1分钟,快速了解自身风险
立即试试 限时免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