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案件当事人符合缓刑标准却未被判处缓刑时,该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均享有向上诉、再审或抗诉机构提出上诉的权利。上诉乃当事人针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尚未正式生效的一审判决、裁定,依据法律规定的期限及程序,依法表达其不服之意,请求上级人民法院进行重新审理的行为。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
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
二、符合缓刑条件为何不判缓刑
是否适用缓刑乃法院的自由裁量之职权,并不代表只要符合特定条件便须必判缓刑。
实际上,缓刑的适用与否,最终决定权取决于法官在既定刑法框架下的衡量与判断。
对于被判定为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若同时满足如下四方面的具体条件,便可宣告缓刑:
首先,其犯罪行为程度应当相对较轻;
其次,需体现出明显的悔罪和认错态度;
第三点,被判者不得再存在威胁社会安全的行为倾向;
最后一条也是至关重要的要求,即宣告缓刑不会对被告者所生活的社区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法律是一种普遍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符合缓刑条件不判缓刑怎么办”,法律的学习和理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应该珍视这个过程,把它看作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