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年以上怎么争取缓刑
对于被判以三年及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人员,其不得适用缓刑制度。缓刑是在刑事诉讼中针对那些已经触犯了法律,并且经过法定程序确认为犯罪事实且应当受到刑罚惩处的行为人,先行宣告认定其有罪名成立,暂时不对其所判处的刑罚加以实际执行。缓刑的适用范围仅限于被判处在拘役和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二、三年以上怎么做才判缓刑
在司法实践中,当涉案犯人符合以下一个或多个条件时,可被判定为缓刑处理:
首先,涉案犯人行径较轻给社会造成的损失程度较小;
其次,其行为充满了深刻的反省和改正,变得更加善良诚实;
最后,考虑到若将其监禁于监狱内可能产生的额外社会风险,保障社会稳定性和安全等多重因素后,假定其在未被羁押的情形下不存在再度危害社会的可能性。
此外,对于未成年人士、孕妇以及年龄满七十周岁以上的老人等特殊人群,考虑到他们通常需要更多的关爱与照顾,社会责任和义务更为艰巨,亦应给予缓刑判决以给彼此更充分的机会去弥补和修复已铸成的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三年以上怎么争取缓刑”,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我们应该从法律中学习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