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两者能够同步进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有权在刑事诉讼程序框架内提交附带民事诉讼请求。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明确规定,当证明因被告方实施犯罪行为导致自己受到实质性权益损害时,被害者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享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
若被害者不幸离世或失去行为能力,其法定代理人及近亲家属亦可依法行使此项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二、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间存在着诸多差异:首先,其产成的根本原因各异。
民事责任源于平等的法律主体违反了相关民事法律规范之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反之,刑事责任则缘于行为人的行为触犯刑法法条而引起的法律责任。
其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二者适用的法律规范亦大相径庭。
在处理民事责任相关事务时,我们必须依靠民法典等相关规范加以解决;
然而在处理刑事责任事件时,我们只能依据刑法的规定来确定应对手段。
再次,两者所涉及到的责任承担形式各具特点。
对于民事责任而言,通常采取停止侵害、排除妨碍等法律手段进行追究;
而对于刑事责任,则主要呈现出接受刑事处罚的形式。
最后,从追究责任的方式来看,这两种责任也表现出不小的差别。
在民事案件中,遵循的是“不告不理”的原则,即只有当原告诉诸于法院并经法院定夺后,才能判定相关方应该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而在刑事方面,主要依赖于国家司法机构通过立案侦查等手法,对嫌疑人为其违反刑事法律的行为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
尽管存在上述差异,但值得关注的是,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并非毫无联系。
一言蔽之,刑事责任属于国家层面的追责行动,而民事责任更是基于个人自由意志而生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六条
民事主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当事人约定,履行民事义务,承担民事责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竞合是什么意思”,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