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撤销权行使期限是多久
根据法律规定,撤销权自债权人知晓或应当知晓撤销原因之日起开始计算,在一年内必须行使完毕。
而自债务人作出相应行为之日起,如果五年内未对撤销权进行有效运用,则该撤销权将自动失效。
具有撤销权的相关方自其得知或者应该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如果在一年间未能行使撤销权,那么这一年的时间便构成了撤销权消灭效果的除斥期间。
值得注意的是,除斥期间实际上就是权利存在和延续的时间区间,也就是说在此期间内,权利是合法存在的;
但超过这段时间后,权利将会自动消失。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除斥期间同时也是权利消亡的一个时期。
《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一条
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二、撤销权行使对债务人的法律后果有什么
债权人撤销权,即当债务人实施可能妨害到债权人权益的行为时,债权人可依据相关法规向法院申请撤回此种行为。
依照现行法律条文之明确规定,假如债务人通过主动放弃到期债权或进行无偿财产转移等方式,给债权人带来实质性损害的话,那么债权人有权向司法机关申请撤销债务人的这些不当行径。
同样的,如果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极低廉的价格进行财产转让,并对债权人构成了实际威胁,且股权受让者知晓这一情况的话,债权人也可以依法向司法机构请求撤销债务人的这个有损于债权人利益的行为。
《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
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撤销权行使期限是多久”,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我们应该从法律中学习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