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侵占罪,其本质在于行为人蓄意违背他人意愿,将他人寄托于己方保管的财产、被遗忘的物品或是埋藏物非法据为己有,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程度,同时拒绝归还给原所有者。
而盗窃罪,则是指行为人为满足自身私欲,未经允许便擅自窃取他人所拥有的价值较高的财物,或者是多次进行此类行为。
2、两者在犯罪对象上存在显著区别。
侵占罪的犯罪对象仅限于行为人受他人委托代为保管的财产,或者是他人遗失的物品以及埋藏物。
在实施侵占行为前,这些财物已经由他人合法持有;
然而,盗窃罪的犯罪对象则仅仅局限于他人所持有的动产。
在实施盗窃行为前,这些财物并未处于行为人的实际掌控之中,必须通过秘密窃取的方式来实现非法占有。
换言之,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是“自己持有但属于他人的财物”,而盗窃罪的犯罪对象则是“他人持有但属于他人的财物”。
3、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形式上,二者亦有所差异。
侵占罪在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时,被占有的财物已经处在行为人的实际控制之下,行为人只需采用欺骗、抵赖等手段,使得原本合法的持有转变为非法占有即可。
侵占罪的手段既可以是秘密的,也可以是公开的甚至是半公开的;
相比之下,盗窃罪在非法获取财物之前,财物并不在行为人的实际控制之下,行为人需要借助秘密窃取的手段才能实现非法占有。
4、要构成侵占罪,除了涉案金额较大之外,还需具备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这一关键情节;
而对于盗窃罪而言,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只要涉案金额较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例如多次盗窃),即便没有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同样可以构成犯罪。
即使在盗窃他人财物后,行为人又将财物归还给受害者,也无法改变其犯罪事实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二、盗窃罪是否可以免于刑事处罚
在犯下盗窃罪行之后,倘若满足特定条件,有可能以避免对其进行刑事处罚作为结案方式。
在此情况下,需要根据盗窃公私财物的金额大小,以及犯罪人对自己的行为是否知错悔过,是否将所得财物归还给受害者等多个方面来综合考虑。
研究表明,如果存在以下几种特殊情况之一,并且情节相对轻微时,司法机关可以不对嫌疑人提起诉讼或免予刑事处罚;
若情况严重,相关法律部门仍有权予以行政处罚:
首先,如具备法定从轻处罚情节的;
其次,假如不是主要罪犯并且实际获得物质利益较少或是未曾参与共同盗窃活动的;
再次,如果受害者愿意原谅该犯罪分子;
最后,当其他情节轻微且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有限度。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行为人认罪、悔罪;
退赃、退赔,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情节轻微的,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必要时,由有关部门予以行政处罚:
(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三)被害人谅解的;
(四)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法律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可以保护弱者,制约强者,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但是,法律的力量并不仅仅在于它的规定和惩罚,更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理解和遵守。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盗窃罪是否可以转变为侵占罪”,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学习和理解法律,去遵守法律,去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