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审判过程中,被判定缓刑的被告人将于判决经确认生效之时方能获得释放;而对于被采取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者,自当庭宣判之日起便可释放人身。
另外,法院也可根据犯罪情节,宣布缓刑的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特定的缓刑考验期内从事特定的活动、进入特殊的区域、场所以及与特殊人群进行接触。所谓缓刑,它准确的定义是刑罚暂缓执行,这是指对于所有已经触犯了刑法并经过法定的刑事调查程序确认为有罪的行为人,即使他们应受到刑事惩罚,但仍可行使定罪的先行权利,且在短期时间内暂时不对其所判决的刑罚进行实际执行。
《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二、刑事案件判缓刑交不了罚款会不会影响
倘若未按时缴纳罚款,必将对法院的最终裁决产生深远而直接的影响:
实际操作过程中,法院判决所确认的罚款金额往往是在判决尚未来得及正式宣告前提下便已经被要求进行支付的。
若不能按期交纳,原本可被判定为缓刑的案件,通常情况下将更改为实刑,例如原本有机会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执行的罪犯,可能直接被宣告为三年有期徒刑,并被送往监狱关押;若原本就已是确定的实刑案件,那么未能如期缴纳罚款者,其所处的刑罚期限有可能被上调10%-20%。
比如,原本应判处五年刑期者,现如今将会面临六年的刑期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二条
【罚金数额的裁量】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
法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约束力,更在于它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刑事案件判缓刑的话开庭就可以出来了吗”,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教训。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教训,将它们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