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判别袭警罪
对于袭警罪的法律认定标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这一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直接客体为国家对人民警察正常的执法及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威性和稳定性。而在犯罪构成中,犯罪对象必须是依法正在执行公务或职务紧急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客观上来说,该犯罪行为主要表现为以暴力、威胁等方式阻挠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或履行职责,并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任何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有可能成为袭警罪的犯罪主体。对于那些以暴力方式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罪犯,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罪犯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危险手段,严重危害到其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则应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
【妨害公务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袭警罪】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怎么判别挪用资金罪
挪用资金犯罪的判定依据在于,犯罪主体通过占据其特定职务之便,私自挪取相关机构所拥有的一定量资金,并且这些资金已经超出了一万元人民币的数额限制;
同时,在这种情况下,该笔资金如果未能按期回归原所有者或是被挪用作任何形式的营利活动,抑或是被用来从事非法活动,那么从主观层面上来说,犯罪主体必然存在着侵犯他人资金所有权权益的恶意,这时就可以据此认定其犯有挪用资金犯罪。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八十五条
[挪用资金案(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第一款)]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二)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
(三)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法律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可以保护弱者,制约强者,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但是,法律的力量并不仅仅在于它的规定和惩罚,更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理解和遵守。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怎么判别袭警罪”,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学习和理解法律,去遵守法律,去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