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诈骗十五万退赃后能判缓吗
若在涉诈罪名中能够积极退赔赃款,那么便存在接受暂缓执行法律判决的可能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适用缓刑的前提条件需满足两个方面:
(1)被符合适用缓刑标准的犯罪者必须被判定为拘役或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严厉惩罚;
(2)该犯罪者确实具有悔过自新之意图,且适用缓刑将确保其不再对社会产生潜在的危害性,即法院应判断罪犯如果不受到监狱强制隔离也不会再度危害社会。而这两项因素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缺一不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二、诈骗十五万自首能判多少年
依据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主动投案自首的行为有可能被视为从轻或减轻刑罚的条件之一;
然而,对于诈骗罪行,通常情况下会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措施,同时也包括相应的罚金惩治。在犯罪数额方面,凡是涉及金额达到人民币3000元及其以上的,则可构成犯罪;倘若涉案数额在30,000元至100,000元之间的话,便可被认定为是“数额巨大”级别;倘若犯罪数额超过500,000元,那么就将被归类为“数额特别巨大”。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在涉及诈骗行为所导致的刑事事件之中,进行积极的补偿损失或者退还赃物的行为有可能为被告人争取到暂时减轻或者延期执行刑事判决的机会。然而,要想获得缓期执行的资格,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必要条件:首先,被告人所犯下的罪行应当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轻罪;其次,被告人必须表现出真诚的悔悟之心,并且经过法院的审查和评估,认定其已经失去了对社会造成危害的可能性。这两个条件相互依存、互为补充,任何一个条件的缺失都将无法实现缓期执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