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涉及到网络欺诈行为中的微信诈骗事件,若受害者所遭受的损失金额达到或超过人民币3000元即可启动刑事案件的立案程序。具体而言,对于构成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法律明确规定诈骗公私财产的价值分别达到人民币3000元至10000元之间,30000元至100000元之间以及500000元以上时,应当视为刑法第266条中所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与"数额特别巨大"。
另外,考虑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我国各个省级行政区的高级人民法院和检察机关可依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联合研讨并在上述规定的金额范围内共同确定更符合当地实际的具体数额衡量标准,同时将结果报送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进行备案登记。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二、微信被诈骗转账的钱能否找回来
在微信平台遭受欺诈而致使金钱流失时,若选择向警方报案并成功破获案件,涉案人员所获得的违法收入,应依法予以追缴或由执法部门要求其进行赔偿;对于受害人合法拥有的财产,则需按照相关法规,及时归还给受害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四条
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
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
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针对微信领域实施的欺诈行为,只有在被骗金额累积达到或超过人民币三千元时,才能够启动刑事立案程序。对于诈骗手段导致的公共或者私人财产的损毁灭失程度,其价值区间通常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人民币三千至一万元之间;第二层次为人民币三万元至十万元之间;第三层次则为人民币五十万元及以上。按照司法实践中通行的分类方法,将上述各个额度范围内的财产损失分别定义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数额特别巨大”。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与各级人民检察院有权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更为具体的财产损失认定标准,并向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进行相应的备案报告。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