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病人能结婚吗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在医学及法理学领域,患有精神疾病者仍享有结婚的权利,然而,具体的结婚条件和程序仍然受到严格的法律规定所制约。
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仅当双方存在明确的近亲关系,例如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才被明确禁止结婚。血亲,是指起源于同一祖先并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亦称为自然血亲,这类血亲的身份因出生而确立。以自己为中心向上追溯,包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曾祖父母等长辈,以及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等后辈,这些亲属皆属于直系血亲,他们的婚姻关系会被法律明确禁止。
至于患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士是否具备结婚资格,这并非可简单一概而论的问题。精神疾病者的行为能力究竟需要达到何种程度才能适格结婚,至今尚未建立出一套准确的衡量标准。然而,为了保护这类人群的婚姻权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我们应尽量降低对他们婚姻行为能力的过高期待和要求。实际上,精神病患者是有权享受到家庭温暖和关怀的人群,特别是当他们的父母无法继续承担起养育和监护他们的义务时。如果有他人自愿与他们组成家庭并肩负起监护责任,那么这种情况对于患者来说无疑是一种积极进步。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已有大量精神疾病患者成功步入婚姻殿堂的实例证明,基于当事人未能满足指导结婚的行为能力要求从而导致婚姻无效的做法,既不利于维护精神病患者本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不利于婚姻家庭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患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能够基本正确地识别婚姻的本质属性,预测结婚可能带来的行为后果,而且能够自我决定作出同意结婚的声明意愿,那么法律就应该允许其进行结婚;反之,则不应予以批准。
《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三条
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二、精神病人能离婚吗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在婚姻关系中,精神疾病病人同样具有行使离婚权的能力。然而由于他们并非完全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因此在处理相关事宜时通常需通过诉讼离婚途径来解决;除非该精神病人为间歇性的患者,其在保持清醒且未患病的状态下,确实有可能进行协议离婚的手续办理。
另外根据我国现行法规,若某一方在婚前故意隐瞒实情,称自己并无精神病症,但事实上却在婚后仍未能治愈;或是在双方结婚前已知晓配偶患有精神疾病,不顾一切与之结合;抑或是在婚后共同生活过程中,一方突患精神疾病且久治不愈,在此种情况下,若另一方坚决认为无法继续维系这段婚姻,那么向法院提出离婚申请后,法官是可能会准许离婚请求的。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在医学与法理学领域之中,精神疾病患者在法律上仍然享有结婚的权利,然而却受到了诸多法律规定的限制。只有在存在明确的近亲关系,例如直系亲属或者是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才会被明确地禁止结婚。对于精神疾病患者而言,他们的结婚能力需要经过专业的评估,以便更好地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实际上,有很多患者都能够成功地步入婚姻殿堂,这也充分说明了对他们结婚权利进行过度限制并不利于维护他们的权益以及婚姻的稳定。因此,如果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到婚姻的本质,预见到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且能够自主做出结婚的决定,那么从法律角度来看,应该给予他们相应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