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的第二十九条明文规定:“对于违法行为,若在两年内未被发现,则将不再实施行政处罚。但是在特殊情况下,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形除外。”另外,该条款还进一步阐明道:“上述规定所指的期限,应自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开始计算;而对于存在连续或持续状态的违法行为,其期限则应自行为终止之日起开始计算。”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行政机关申请执行的必备条件是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没有提起行政诉讼,同时又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的。此条规定的“期限”是三个月。
行政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行政处罚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六个月内执行完毕。
二、行政处罚的适用是哪些
关于行政处罚实施的适用范围以及不应采用快捷处理方式的行政案件类型:
首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同一事项原则上只能进行一次罚款,即一事不再罚原则。
其次,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这两类特殊人群,法律亦赋予了特殊保护措施。
第三,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于情节轻微或有法定减免理由的违法行为,可予以适度从轻或减轻处罚。
最后,法律还对相应的惩罚时效应予以明确规定。
然而,以下几种情况下的行政案件则不适用于快捷处理方式:首先是违法嫌疑人属于盲、聋、哑人,未成年人或者疑似精神病人等特殊群体;其次,如果依法应适用听证程序的案件也不能采取快捷处理方式;
再次,若可能导致行政拘留期限超过十天的案件,同样无法采用快捷处理方式;最后,其他不适合快捷处理的案件也将按照正常流程进行处理。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四十一条
行政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快速办理:
(一)违法嫌疑人系盲、聋、哑人,未成年人或者疑似精神病人的;
(二)依法应当适用听证程序的;
(三)可能作出十日以上行政拘留处罚的;
(四)其他不宜快速办理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范,若在两年之内监管部门并未发现任何违法行为,则将在此后停止进行行政处罚。而对于涉及到公共利益以及公众健康的重大事件(如公民人身健康安全以及严重影响金融稳定及安全性),只要其所造成的危害后果仍然存在,那么上述期限则需相应地延长至五年。具体计算时间应是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算。如果违法行为具有连续性或持续性的特征,则应从行为最终结束之日算起。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