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异地被拘留期间,当事人依然有机会申请取保候审。这是因为,只要其满足了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即有望获得批准。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法院、检察院以及公安部门对于符合以下四种情况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依法给予取保候审的待遇:(1)有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人;(2)若被判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的人;(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或是正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的女性,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也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的人;(4)在羁押期限届满后,案件仍未审理完毕,需要继续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人。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二、异地逮捕由谁执行
关于委托外地公安机关代为执行逮捕事宜的办理流程,在决定委托外地公安机关代为执行拘留或逮捕后,相关部门应当要求执行人员将拘留证以及逮捕证等相关法律文件,连同办案协作函件一并送达到协作地的公安机关。在进行异地拘留或逮捕的过程中,执行人员应持有相关的拘留证、逮捕证、办案协作函件及本人的工作证明,然后联系协作地县级以上的公安机关并请求协助执行。在此情况下,协作地的公安机关有义务派遣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协助支持。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三条
公安机关在异地执行拘留、逮捕的时候,应当通知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
在异地执行拘留的过程中,假如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有意向提出申请,他们便有机会申请获得取保候审的批准。这种情况下,如果其满足以下的特定条件,例如:可能会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是较轻的刑事处罚;虽然可能会面临有期徒刑的判决,但是通过取保候审并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存在身体上的疾病或者是特殊的生理状况;以及在羁押期限已经届满,但是案件尚未得到审理和裁决等。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取保候审的申请必须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进行审批,这一权力通常由法院、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行使。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