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间借贷半年利息怎么算
若借款协议各方规定的利率低于等于全年度24%,那么借款方有权要求借款人按照议定的利率偿付利息。对于约定利率高于全年度24%且不超过36%者,其有效性依然得到认可,但超额的24%部分并无法律强制保证,各方可自行协商解决是否偿还的问题。如利率金额达到或超过全年度36%,则超出部分无效,借款人有权要求归还已经支付的超出36%的部分利息给贷款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二、民间借贷涉嫌诈骗吗
在此,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即民间借贷并非属于犯罪行为,它仅限于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在相互之间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而非受到金融监管部门正式授权并开设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所从事的此类活动。换句话说,其本质上属于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应交由民事法律加以调节和规制,因此也就无法产生刑事责任。然而,诈骗罪则不然,这是一种违法行为,其定义是指拥有非法占有目的者,通过虚构事实或是掩盖真实情况的欺诈手法,从他人手中获得了数量较为庞大的公私财产。在此过程中,欺诈行为构成对他人对于特定财物所有权的正当行使的侵害。与民间借贷相比,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取得的款项是否存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动机。所谓“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意指行为人试图透过非法手段对他人所有的财产行使事实上的占有权、使用权、受益权乃至处分权,从而侵犯了他人对某一特定财物所有权的正常行使权利。在这种诈骗犯罪案件中,行为人通常会以虚假的理由或者故意掩盖真相来蒙蔽受害人,诱使他们给予大量的金钱,而且借款金额普遍较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若借款协议中所约定的利率不超过24%,则借款方可依照该约定利率向出借人支付相应利息。若利率略高于24%且在36%以内,此种情况下,尽管相关协议具有法定效力,然而对于超过24%的那部分利息,将无法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强制执行,双方可以就如何处理这部分利息进行协商,或者选择不进行偿还。而当利率超过36%时,超出的部分将被认定为无效,借款人有权利要求返还已经支付出去的超过36%的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