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成年开宾馆碰到查房会告诉家长吗
在招待未成年人留宿之际,需严格核实并登录他们的个人身份信息,同时详细询问并记录下他们的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联系方式。若未成年人居住在共同住房中,应同样进行询问并记录与该未成年人共居者的身份信息及其与该未成年人间的亲属关系。对于年龄未达16岁的入住者,必须确定至少有父母等法定监护人或者经法定监护人委托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陪同。如未能找到上述陪同人员,则须立即与其父母等法定监护人取得联系。如果无法与之取得联系,则必须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此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六条
(一)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
(二)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
(三)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四)对未成年人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五)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保障适龄未成年人依法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六)保障未成年人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七)妥善管理和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
(九)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并进行合理管教;
(十)其他应当履行的监护职责。第二十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发现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者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应当及时了解情况并采取保护措施,情况严重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民政、教育等部门报告。
关于这一问题,答案应根据具体情境做出判断。能否判处缓刑,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缓刑适用条件。
首先,对于被法院依法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其在犯罪过程中情节相对轻微,且具有真诚的悔过之意,同时也不存在再次实施犯罪的风险,并且宣告缓刑不会给其所在社区带来严重负面影响,那么就可以考虑对其进行缓刑判决。
其次,对于其中年龄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处于孕期的女性以及已经年满七十五周岁的老年人,只要他们同样满足上述缓刑适用条件,那么就应该依法宣告缓刑。
《刑法》第七十二条
【缓刑的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入住本公寓的未成年人必须进行身份验证并登记个人信息,同时记录监护人的联系电话。如有共同居住的人士,则需对其进行身份查询并记录相关资料以及亲属关系。对于年龄在16周岁以下的住客,必须由法定监护人或者受托成年人为其提供陪伴服务。如果没有得到陪伴,应立即与监护人取得联系;若无法联系到监护人,则需要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备。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