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私了后对方不来交警怎么处罚
在通常情况之下,交通事故私了解决并不会引发相应的处罚行动。
然而,交通事故私了当事人是否需要前往交警部门接受处理,则取决于个案的具体情节。若在私了行为发生前未曾报案登记,那么就无需前往交警部门;反之,倘若已经提交报案申请但是各方均决定采取私了方式处理,此时便需要前往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报备。如对方拒绝配合前往交警部门进行处理事宜,可通过与对方协商并签署和解协定的方式予以解决,尔后持此份和解协定亲自至交警部门进行处理即可。在正常情况下,多数交警部门对这类做法持有相当程度的认同态度。当然,若遇特殊情形而对方确实无法出席的话,交警部门亦有可能依法强制其履行处理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二、私了后发现额外车损能否再追责
当再度出现类似问题时,涉事主体是否依然需要肩负起其应尽之责呢?针对交通事故在私下和解后,是否仍然能够对相关责任者进行追索这一问题,在此提供详尽解答如下: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交通事故的处理并非仅限于赔偿层面,任何违反交通法律法规的行为都将面临相应的行政处罚。若交通事故中涉及到刑事犯罪的部分,则责任人必须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然而,对于赔偿事宜的协商并不能够作为减轻或豁免行政处罚以及刑事责任的理由。
其次,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如若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引发重大交通事故且情节严重者,依法将追究其刑事责任。具体而言,以下几种情形均不得私自解决,否则仍须承担刑事责任:
1、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
2、事故双方对于事故原因及责任归属存在明显分歧的;
3、与手续不齐全或者无运营资质的车辆发生碰撞的;
4、与运输危险物品的车辆发生碰撞的;
5、因事故导致公共设施受损的情况;
6、驾驶员未获取相关驾驶证书或者无法出示有效证件的情形;
7、驾驶员存在酒后驾车或者吸食毒品后驾车的情况;
8、车辆处于无法自行启动运行的状态;
9、交通事故发生后,一方当事人未经许可擅自离开现场或者提供证据证明事故系由某一方故意制造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
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
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
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