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刑法规定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期间的量刑起点及基准刑要点:行为人从事诈骗公私财物活动,达到了“数额较大”的起点标准——人民币7000元的,司法机关可在此范围内,以三个月至一年有期徒刑为尺度,来确定量刑起点。在此基础之上,若诈骗金额每增加2000元,则可相应地增加一个月的刑期,以此作为确定基准刑的依据。
2.刑法规定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期间的量刑起点及基准刑要点:
(1)行为人从事诈骗公私财物活动,其犯罪数额达到了“数额巨大”的起点标准——人民币70000元的,司法机关可在此范围内,以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为尺度,来确定量刑起点。
(2)当诈骗金额在60000元至70000元之间时,且同时具备以下任一情况者,应被视为“其他严重情节”,并在此基础上,以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为尺度,来确定量刑起点: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二、河北省诈骗数额标准
据《河北省盗窃性案件受害金额入罪规定》的指导原则,对于存在之诈骗犯罪行为,若涉案金额超过三千元人民币者,可依法立案调查。在这类情况下,倘若嫌疑人采用欺诈手段,骗取了公众或私人财产,且涉及到的金额高达较为严重程度(即,“数额较大”),其就有可能被判定构成诈骗罪名,从而接受法庭的审判。通常而言,法庭会对这种涉案金额较大的犯案人判处三至五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同时还需额外承担罚金指控。如果涉案金额再进一步加大,达到了较为严重的范畴(即,“数额特别巨大”),那么相应的刑罚则会更重,甚至可以判处三至七年的有期徒刑,并且也需要面临罚款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依据刑法明文规定,当诈骗犯罪涉及的公私财物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即7,000元时,量刑事起算点将定位在三个月至一年的有期徒刑范围内,对于每增加2,000元诈骗数额而言,刑期将会随之增长一个月。然而若是诈骗行为导致的公私财产损失额达到巨大限度,例如70,000元或者在介于60,000至70,000元之间同时还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话,那么量刑的起算点则会被设定在三年至四年的有期徒刑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