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裁定为缓刑之后,通常情况下,已不再需要采取任何形式的取保候审。所谓取保候审,系刑事诉讼程序中针对尚未被依法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而实施的一项强制性措施,其目的在于确保他们不会在侦查、起诉以及审判过程中逃离法律责任。与此相反,缓刑则是一种针对符合特定条件的罪犯所适用的刑罚执行方式,即在对其判处刑罚的同时,宣布暂时停止执行刑罚,并设定一段特定的考验期限。若在此期间内,罪犯能够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便可免除原判决的刑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取保候审适用于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缓刑通常适用于已经完成审判并被判处刑罚的情况。因此,一旦被判缓刑,除非有特殊情况,一般不再适用取保候审。
二、被判缓刑能解除取保候审吗
当被判定为缓刑之后,通常情况之下,取保候审将会被解除。这是由于缓刑意味着犯罪嫌疑人将在社会范围内接受监管,不再需要采用诸如取保候审这类强制措施来进行后续处理。
然而,是否应当立刻解除取保候审,还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以及法官的裁量权衡来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在司法审判中,当庭判定缓刑之后,通常无需再进行取保候审。因为取保候审主要适用于尚未被逮捕的嫌疑人或是被告人,以此来保障他们在诉讼进程中不会逃避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而缓刑则是针对符合特定条件的罪犯所采用的一种刑罚执行措施,它意味着目前暂时不对罪犯执行刑罚,而是设定一个考验期限。如果在这个考察周期内,罪犯能够严格遵循相关法规和规定,那么行将执行的原有刑罚便可以被彻底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