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关于抢劫罪的特殊规定,对于故意造成被害人生命丧失的从犯,该行为构成了抢劫罪的严重情节,可能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乃至死刑的严厉制裁。
然而,相较于主犯而言,从犯通常会获得更为轻微的惩处。具体的刑罚期限需依据他们在整个犯罪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犯罪行为的恶劣程度以及对所犯罪行的悔悟和忏悔之情等多方面因素,由司法机关进行公正而严谨的审判后作出决定。
值得强调的是,在实际的法律实践过程中,法院会全面权衡各类相关因素,从而使得量刑结果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与变通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3条: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抢劫罪致人重伤还是死亡
依照我国刑法明文规定,在抢劫犯罪案件中,即使导致受害者不幸身亡,亦应该按照罪行性质认定为抢劫刑事犯罪。对于那些蓄意通过杀人预谋攫取财富,或者在获取财富过程中,为了压制抵抗者进行故意杀人的罪犯,应当以抢劫罪名予以惩处。
然而,若行为人在实施抢劫之后,为了掩盖罪行而进行故意杀人,则需要将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合并处理,作为数项罪行进行审判。
抢劫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在现场对财物的所有者、管理者采用暴力、威胁或其他手段,强行夺取公共或私人财产的违法行为。此处所述的“其他手段”,是指行为人在实施暴力、威胁等手段之外,采取的能够让受害者失去反抗能力或无法反抗的其他方式。任何年满14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有可能成为抢劫罪的犯罪主体。在抢劫过程中,若使用暴力或其他手段造成他人重伤甚至死亡,不应视为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也不会与抢劫罪以及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合并处理,而是应以抢劫罪名定罪量刑。但是,如果行为人因复仇或其他个人原因伤害或杀害受害者后,趁机窃取其财物,则不应以抢劫罪论处。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对于在抢劫罪行中致使他人死亡的从犯,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之规定,他们有可能需要承担长达十年甚至死刑的严厉惩处,然而通常而言,其所受惩罚相较于主犯会有所减轻。而具体判决的裁决因素包括了被告人在整个犯罪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恶劣程度及其事后的悔悟表现等等,这些都将由司法机构进行公正的审理和评估后作出决定。在这个过程中,法院将会对所有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的权衡与考量,以确保量刑结果既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又能保持合理性。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