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故意损毁他人或公共财产的行为,经查证属于以下任意一种情况者,应当依法予以立案追诉:
首先,非法损毁价值达到人民币5000元及以上的财物流失;
其次,有过三次或者以上的类似违法行为发生;
再次,如恶行累累地纠集三人以上,公开、疯狂地破坏他人或公共财产;
最后,若存在对社会秩序产生重大不良影响等其他严重情节时,也应当作为立案追诉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二百七十五条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故意毁坏财物罪与盗窃罪的区别是什么
故意毁坏财物罪与盗窃罪在犯罪目的以及行为方式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别。前者主要体现出对他人财产进行摧毁或者损害,而非试图非法占有;相反,后者则主要通过行窃等手段,有意识地侵犯他人合法财物且以上述非法占有的心态为基础。因此,两种罪名的主观意图和客观行为表现均有所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依据我国现行法规制度,对蓄意破坏私人或者公众财产的行为,如符合下列任一条件,均应启动刑事诉讼程序进行追责:首先,该类行为所导致的财产损失金额需达到人民币五千元及其以上;其次,此类违法行为须发生在三次以上;再者,若有组织地纠集三名以上人员公然破坏财产,也将被视为犯罪;最后,只要实施这类行为导致社会公共秩序严重混乱,并产生恶劣影响,同样需要依法追究其责任。这些行为严重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必须采取法律手段予以严惩。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