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罪浏览量微信算幺

最新修订 | 2024-08-15
浏览10w+
刘斌律师
刘斌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183人
专家导读 诽谤罪指恶意损害他人声誉并广泛传播的行为。网络发展下,微信等平台言论亦可能构成诽谤。浏览量反映了信息传播广度,成为诽谤行为影响力的一种表现。因此,微信上的浏览量可视为诽谤行为影响力的指标。
诽谤罪浏览量微信算幺

一、诽谤罪浏览量微信算幺

诽谤罪的构成要素之一就是对于他人声誉产生恶意损害的行为,并且这个行为必须在特定的范围内得到传播,从而产生不利于受害人的影响。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特别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平台中的言论也可能会构成诽谤。以微信为例,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交媒体平台,其上的信息传播活动有可能被视为诽谤行为的一部分,尤其是当这些信息在一定数量的用户群体之间广泛传播时。因此,我们可以将微信上的浏览量看作是诽谤行为影响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二、诽谤罪浏览量多少

如若某则信息的浏览量突破了五千次便可能构成诽谤罪。

依据现行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在以下特定情况下,将构成诽谤罪并可依法提起诉讼:

一、在同一诽谤性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的次数达到了五千次以上,或被转发的次数超过了五百次这个标准;

二、该行为导致了受害者或其近亲遭受了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

三、在过去两年内,曾因为诽谤而受到过行政处罚,但之后再次实施诽谤行为的人;

四、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诽谤罪的本质在于故意毁损他人名誉且在社会范围内进行大肆散播。在互联网时代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对于如微信这类社交应用程序中的言论,同样也可能构成诽谤行为。特定内容的浏览次数充分揭示了其信息被广泛传播的程度,实际上已经变成了诽谤行为影响力的一种直观体现。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可以将微信上某条信息的浏览次数视作衡量该诽谤行为影响力大小的重要指标。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2.8k字,预估阅读时间10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021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诽谤罪浏览量微信算幺
一键咨询
  •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27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80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012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834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568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62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738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351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34****545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150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788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268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646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122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801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微博浏览量到多少算造谣
在微博上,如果当事人,利用网络信息手段对他人进行诽谤的,而且同一诽谤信息,被他人实际点击量和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的,或者被其他网友转发次数超过五百人次,可以依据《刑法》的相关条款,构成诽谤罪。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微信诽谤别人怎么维权,微信诽谤他人怎么办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一、微信诽谤他人怎么处理,如何进行维权 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照片、晒心情,已成为一种时髦。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手机短信、微信记录、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都可以视为案件中的证据 遇到这种情况受害人可以及时报警处理,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维权。造谣属于违法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二、在微信群受到污蔑诽谤怎么办 受害人先做一个证据公证,可以及时报警处理,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维权,然后去要求赔偿。 造谣属于违法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三、发表个人言论不应触犯法律底线 在有些人看来,微信朋友圈不过是相互了解和熟悉者的“小圈子”,针对一些事情和遭遇,发发牢骚骂骂娘,是不用担心“发酵舆情”乃至“引火烧身”的。而事实却未必如此,有道是“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是江湖”,圈外有圈、环环相连,只要你发了过激或过火的东西,可谓分分钟就能演变成“公共事件”。作为一种时兴的社交载体,微信朋友圈尽管可以无事不议、无话不谈,但也必须谨记一条遵纪守法的无形底线。不能无中生有、胡说八道,不可信口雌黄、恶意中伤,在生活中能够想到和遵循的,到了网络上同样也别肆无忌惮地乱开“无轨电车”,更莫说是将其当作一个指名道姓、公然辱骂他人的泄愤之地了。
微信诽谤别人怎样维权微信诽谤他人怎么办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一、微信诽谤他人怎么处理,如何进行维权 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照片、晒心情,已成为一种时髦。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手机短信、微信记录、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都可以视为案件中的证据 遇到这种情况受害人可以及时报警处理,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维权。造谣属于违法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二、在微信群受到污蔑诽谤怎么办 受害人先做一个证据公证,可以及时报警处理,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维权,然后去要求赔偿。 造谣属于违法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三、发表个人言论不应触犯法律底线 在有些人看来,微信朋友圈不过是相互了解和熟悉者的“小圈子”,针对一些事情和遭遇,发发牢骚骂骂娘,是不用担心“发酵舆情”乃至“引火烧身”的。而事实却未必如此,有道是“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是江湖”,圈外有圈、环环相连,只要你发了过激或过火的东西,可谓分分钟就能演变成“公共事件”。作为一种时兴的社交载体,微信朋友圈尽管可以无事不议、无话不谈,但也必须谨记一条遵纪守法的无形底线。不能无中生有、胡说八道,不可信口雌黄、恶意中伤,在生活中能够想到和遵循的,到了网络上同样也别肆无忌惮地乱开“无轨电车”,更莫说是将其当作一个指名道姓、公然辱骂他人的泄愤之地了。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微博被造谣浏览量多少可以告他?
微博被造谣浏览量可以起诉的数量的规定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如果犯罪行为人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微信诽谤怎么维权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一、微信诽谤他人怎么处理,如何进行维权 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照片、晒心情,已成为一种时髦。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手机短信、微信记录、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都可以视为案件中的证据 遇到这种情况受害人可以及时报警处理,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维权。造谣属于违法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二、在微信群受到污蔑诽谤怎么办 受害人先做一个证据公证,可以及时报警处理,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维权,然后去要求赔偿。 造谣属于违法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三、发表个人言论不应触犯法律底线 在有些人看来,微信朋友圈不过是相互了解和熟悉者的“小圈子”,针对一些事情和遭遇,发发牢骚骂骂娘,是不用担心“发酵舆情”乃至“引火烧身”的。而事实却未必如此,有道是“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是江湖”,圈外有圈、环环相连,只要你发了过激或过火的东西,可谓分分钟就能演变成“公共事件”。作为一种时兴的社交载体,微信朋友圈尽管可以无事不议、无话不谈,但也必须谨记一条遵纪守法的无形底线。不能无中生有、胡说八道,不可信口雌黄、恶意中伤,在生活中能够想到和遵循的,到了网络上同样也别肆无忌惮地乱开“无轨电车”,更莫说是将其当作一个指名道姓、公然辱骂他人的泄愤之地了。
快速解决“损害赔偿”问题
当前6021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微信诽谤怎么处理
[律师回复] 一、微信诽谤他人怎么处理,如何进行维权 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照片、晒心情,已成为一种时髦。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手机短信、微信记录、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都可以视为案件中的证据 遇到这种情况受害人可以及时报警处理,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维权。造谣属于违法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二、在微信群受到污蔑诽谤怎么办 受害人先做一个证据公证,可以及时报警处理,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维权,然后去要求赔偿。 造谣属于违法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三、发表个人言论不应触犯法律底线 在有些人看来,微信朋友圈不过是相互了解和熟悉者的“小圈子”,针对一些事情和遭遇,发发牢骚骂骂娘,是不用担心“发酵舆情”乃至“引火烧身”的。而事实却未必如此,有道是“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是江湖”,圈外有圈、环环相连,只要你发了过激或过火的东西,可谓分分钟就能演变成“公共事件”。作为一种时兴的社交载体,微信朋友圈尽管可以无事不议、无话不谈,但也必须谨记一条遵纪守法的无形底线。不能无中生有、胡说八道,不可信口雌黄、恶意中伤,在生活中能够想到和遵循的,到了网络上同样也别肆无忌惮地乱开“无轨电车”,更莫说是将其当作一个指名道姓、公然辱骂他人的泄愤之地了。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021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微博造谣没转发浏览过百怎么定罪?
微博造谣没转发浏览过百的,未达到诽谤罪的立案条件,可以以行政治安处罚处理,可以处5-10日拘留,并处500以下罚款,具体情况下可以根据微博造谣的具体情况和后果来进行合法的认定。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微博造谣浏览量5000字以上会有什么处罚?
如果在微博上窑器游览量达到5000次以上的话,或者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可以被定为诽谤罪和侮辱罪,将会受到刑事处罚,情节严重的,将会处于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特别严重的将会除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微信诽谤人怎么样办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微信诽谤人怎么样办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受害人先做一个证据公证,可以及时报警处理,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维权,然后去要求赔偿。
造谣属于违法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一),谎报险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二十二条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本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加以扩散,或者把某种虚假事实进行扩散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罪。
微信诽谤别人犯法吗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用微信辱骂诽谤他人是否违法 用微信辱骂诽谤他人属于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的;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偷窥、、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侮辱罪可以以暴力方法实施。这里的暴力仅仅是指行为人为使他人人格尊严及名誉受到损害而采取的强制手段,不包括对被害人的故意杀伤行为。如果行为人在侮辱他人过程中故意伤害被害人甚至杀害被害人的,应以故意伤害罪或故意罪对行为人定罪处罚,不应对行为人以侮辱罪和故意伤害罪、故意罪实际数罪并罚。但如果是行为人在侮辱他人过程中,第三人予以阻止,行为人为排除阻碍而将第三人伤害或杀害的,则应对行为人实行数罪并罚。 【案例分析】 微信的主人为现年30岁的男子杨某,平日杨某常通过微信发布一些本地广告,由于其加的微信好友数量较多,故在本地具有一定的影响。前几日,孙某微信联系杨某要求为其发布一则广告,杨某当时因工作忙没有理会孙某,孙某便向杨某发了一句骂人的话,杨某看到后打电话给孙某,两人在电话里发生了争吵,随后杨某在朋友圈里发布了一条消息,以污言秽语辱骂孙某,并公开发布了孙某的微信号和电话号码,致使孙某无端被他人骚扰,生活无常进行。此行为属于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倡导广大网民文明上网,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021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在微博上诽谤别人构成微博诽谤罪吗
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满足以上才构成。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微信诽谤他人怎么办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一、微信诽谤他人怎么处理,如何进行维权 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照片、晒心情,已成为一种时髦。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手机短信、微信记录、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都可以视为案件中的证据 遇到这种情况受害人可以及时报警处理,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维权。造谣属于违法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二、在微信群受到污蔑诽谤怎么办 受害人先做一个证据公证,可以及时报警处理,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维权,然后去要求赔偿。 造谣属于违法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三、发表个人言论不应触犯法律底线 在有些人看来,微信朋友圈不过是相互了解和熟悉者的“小圈子”,针对一些事情和遭遇,发发牢骚骂骂娘,是不用担心“发酵舆情”乃至“引火烧身”的。而事实却未必如此,有道是“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是江湖”,圈外有圈、环环相连,只要你发了过激或过火的东西,可谓分分钟就能演变成“公共事件”。作为一种时兴的社交载体,微信朋友圈尽管可以无事不议、无话不谈,但也必须谨记一条遵纪守法的无形底线。不能无中生有、胡说八道,不可信口雌黄、恶意中伤,在生活中能够想到和遵循的,到了网络上同样也别肆无忌惮地乱开“无轨电车”,更莫说是将其当作一个指名道姓、公然辱骂他人的泄愤之地了。
快速解决“损害赔偿”问题
当前6021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微信诽谤别人,怎么办
[律师回复] 对于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用微信辱骂诽谤他人是否违法 用微信辱骂诽谤他人属于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的;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偷窥、、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侮辱罪可以以暴力方法实施。这里的暴力仅仅是指行为人为使他人人格尊严及名誉受到损害而采取的强制手段,不包括对被害人的故意杀伤行为。如果行为人在侮辱他人过程中故意伤害被害人甚至杀害被害人的,应以故意伤害罪或故意罪对行为人定罪处罚,不应对行为人以侮辱罪和故意伤害罪、故意罪实际数罪并罚。但如果是行为人在侮辱他人过程中,第三人予以阻止,行为人为排除阻碍而将第三人伤害或杀害的,则应对行为人实行数罪并罚。 【案例分析】 微信的主人为现年30岁的男子杨某,平日杨某常通过微信发布一些本地广告,由于其加的微信好友数量较多,故在本地具有一定的影响。前几日,孙某微信联系杨某要求为其发布一则广告,杨某当时因工作忙没有理会孙某,孙某便向杨某发了一句骂人的话,杨某看到后打电话给孙某,两人在电话里发生了争吵,随后杨某在朋友圈里发布了一条消息,以污言秽语辱骂孙某,并公开发布了孙某的微信号和电话号码,致使孙某无端被他人骚扰,生活无常进行。此行为属于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倡导广大网民文明上网,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微信诽谤他人怎么办?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一、微信诽谤他人怎么处理,如何进行维权 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照片、晒心情,已成为一种时髦。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手机短信、微信记录、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都可以视为案件中的证据 遇到这种情况受害人可以及时报警处理,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维权。造谣属于违法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二、在微信群受到污蔑诽谤怎么办 受害人先做一个证据公证,可以及时报警处理,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维权,然后去要求赔偿。 造谣属于违法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三、发表个人言论不应触犯法律底线 在有些人看来,微信朋友圈不过是相互了解和熟悉者的“小圈子”,针对一些事情和遭遇,发发牢骚骂骂娘,是不用担心“发酵舆情”乃至“引火烧身”的。而事实却未必如此,有道是“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是江湖”,圈外有圈、环环相连,只要你发了过激或过火的东西,可谓分分钟就能演变成“公共事件”。作为一种时兴的社交载体,微信朋友圈尽管可以无事不议、无话不谈,但也必须谨记一条遵纪守法的无形底线。不能无中生有、胡说八道,不可信口雌黄、恶意中伤,在生活中能够想到和遵循的,到了网络上同样也别肆无忌惮地乱开“无轨电车”,更莫说是将其当作一个指名道姓、公然辱骂他人的泄愤之地了。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名誉毁谤 > 诽谤罪浏览量微信算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