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纳金计算公式

最新修订 | 2024-08-18
浏览10w+
律图法律咨询
信得过的好律师
咨询我
专家导读 滞纳金等于(最低还款额减去截止到期还款日已还款额)乘以滞纳金罚款比率。滞纳金是指行政机关对不按期限履行金钱给付义务的相对人,课以新的金钱给付义务的方法,属于行政强制执行中执行罚的一种具体形式。
滞纳金计算公式

一、滞纳金计算公式

滞纳金计算公式:滞纳金=(最低还款额-截止到期还款日已还款额)×滞纳金罚款比率。滞纳金是指行政机关对不按期限履行金钱给付义务的相对人,课以新的金钱给付义务的方法,属于行政强制执行中执行罚的一种具体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六十一条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帐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记帐凭证及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滞纳金计算公式是什么

对于滞纳金的具体计算方式,可以理解为应缴纳税款乘以已逾期的天数再乘以0.05%的比率。而滞纳金的计算起始日期则是从滞纳行为发生之日算起。关于滞纳金法律性质的界定,存在着多种观点和理论,其中主要包括损害赔偿理论、行政处罚学说、行政秩序罚理论以及损害赔偿与行政执行罚相结合的理论。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一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是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

第三十二条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滞纳金的计算公式为(最低还款额减去截至到期还款日已经归还的款项)乘以滞纳金罚款比率。所谓滞纳金,便是指行政机关对于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履行金钱支付义务的当事人,施加额外的金钱支付义务,这种方式被视为行政强制执行中的具体罚则之一,即执行罚的表现形式。

立即免费测试 仅需1分钟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2.2k字,预估阅读时间8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400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滞纳金计算公式
一键咨询
  •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152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020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845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781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080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406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223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105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40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724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280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271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213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223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220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徐州188****1485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沭阳135****8314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78****4413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滞纳金计算公式
滞纳金等于(最低还款额减去截止到期还款日已还款额)乘以滞纳金罚款比率。滞纳金是指行政机关对不按期限履行金钱给付义务的相对人,课以新的金钱给付义务的方法,属于行政强制执行中执行罚的一种具体形式。
10w+浏览
非诉讼类
因为前一阵子公司资金紧张,周转不灵,拖欠了税款,我想了解一下吴忠税收滞纳金怎么算?
[律师回复] 滞纳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确立的一项基本税收征收管理制度。它是针对纳税人不按有关税收实体法规定的纳税期限缴纳应纳税款,而在应纳税款之外依法加征的类似于银行利息性质的款项,其实质是一种执行罚。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的滞纳金加收率高于银行利息,因此滞纳金不仅具有补偿性质,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惩戒性质。所以吴忠税收滞纳金怎么算的问题可以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下管管理法》第二十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法津、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应纳税款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根据《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三十条的规定: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依照上述规定,经税务机关批准延期缴纳税款的,在批准的期限内不加收滞纳金。
  纳税人未按照前款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前款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其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具体计算滞纳金的公式是:滞纳金=滞纳税款的数额×税款滞纳所持续的日数×0.05%。
快速解决“劳动纠纷”问题
当前6400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强制执行中抚养费滞纳金的计算公式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支付抚养费是父母对孩子应尽的义务,所以在判决的时候是会明确规定对方应支付的扶养费用的。但是有的时候即使已经判决应支付扶养费用,还是会有人拒绝支付,这个时候就可以申请强制执行。那么强制执行抚养费滞纳金是怎么收取的呢。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知道判决抚养费滞纳金是对推迟支付约定违约责任缴纳的违约金,如果没有按照约定支付抚养费就要多出一项支付条款,但这项滞纳金是有上限的,不会是一笔太大的金额,但也要按时履行约定的责任,更多问题可以咨询律师为您解答。
一、强制执行抚养费滞纳金给付抚养费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签约双方可以对推迟支付约定违约责任,支付违约金。滞纳金的说法不妥当。此外,抚养费违约金支付是有上限的。根据《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适当减少。
二、未成年子女抚养费的标准是多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意见,对于有固定收入的,孩子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地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可依据不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收入的平均收入,参照以上比例确定。但是在实践中具体数额的确定,不可机械的套条适用,可应根据当地生活水平和孩子的实际开销做一定的调整。
三、抚养费标准数额的衡量
1、子女的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的实际需要抚养费数额的确定原则,以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为需要。那么在确定抚养费数额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子女在父母离婚前的实际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的情况。有的孩子在父母离婚前,生活条件较好,还报了各种学习班,在父母离婚时,就应考虑这些情况,尽可能地保持孩子以前的生活状态。以避免父母的离异,对孩子造成过多的心理恐慌。当然,相对的是,父母在离婚时,也不能因此而不顾子女的生活实际需要,无端地抬高抚养费要求,以此作为离婚的条件,也是不适当的。
2、父母双方的经济收入能力对于抚养费数额的确定,还要考虑父母的经济收入能力,特别是给付抚养费一方的支付能力。支付能力较强的,适当多承担一些;支付能力较弱的,适当少承担一些。所以,强制执行抚养费滞纳金的收取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要及时的支付扶养费用,如果存在特殊的情况可以先行协商,请求对方宽限一段时间,就支付的金额和支付时间和对方达成一致,减少因为延迟支付而导致的滞纳金。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滞纳金怎么算计算公式
滞纳金计算方式为:(最低还款额-已偿还款项)×0.05%。但《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如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未按时缴纳税款,税务机关将要求限期缴纳,并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收取万分之五的滞纳金。滞纳金属行政法规范畴,在民事责任承担的民商事裁判文书中不适用。
10w+浏览
税务类纠纷
如果没有按时缴纳税款,会收取税收滞纳金吧?2017梅州税收滞纳金怎么算?有计算公式吗
[律师回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2017梅州税收滞纳金怎么算参考如下。滞纳金指对不按纳税期限缴纳税款的纳税人,按滞纳天数加收滞纳税款一定比例的款项,它是税务机关对逾期缴纳税款的纳税人给予经济制裁的一种措施。
滞纳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确立的一项基本税收征收管理制度。它是针对纳税人不按有关税收实体法规定的纳税期限缴纳应纳税款,而在应纳税款之外依法加征的类似于银行利息性质的款项,其实质是一种执行罚。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的滞纳金加收率高于银行利息,因此滞纳金不仅具有补偿性质,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惩戒性质。
滞纳金的计算公式很简单,滞纳金=滞纳税款×滞纳天数×滞纳金加收率。在日常税款征收中,滞纳税款直接对应于某个所属期的应纳税款,滞纳税款、滞纳天数比较容易确定,因此滞纳金的计算也确实如上述公式这么简单。但在税收检查中,由于检查所属期跨度较大,涉及的查补税款往往由分别归属于不同纳税所属期的若干笔税款组成,因此滞纳金的计算就显得不那么简单,其公式演变为:滞纳金=∑(查补滞纳税款×滞纳天数×滞纳金加收率),即各期查增应纳税款、各期对应的滞纳天数和滞纳金加收率之积的和。受各税种应纳税额计算复杂程度、纳税期长短等因素的影响,查补滞纳税款滞纳金计算的复杂程度也不尽相同。在我国目前所征收的税种中,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相对复杂于其它税种,因此增值税查补税款滞纳金的计算就显得较为复杂。笔者试图根据增值税有关政策规定,对增值税查补税款滞纳金计算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根据前述滞纳金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要准确计算查补增值税滞纳金,必须首先确定各期查增应纳税额(即查增滞纳税款)、各期滞纳天数及相应的滞纳金加收率,三者的确定方法如下:
一、各期查补滞纳税额的确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增值税以一个自然月为一个纳税期,应纳税额的基本计算公式是: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并且当月进项税额不足可结转下期继续抵扣。因此,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可以演变为: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上期留抵进项税额)-本期末留抵进项税额(公式1)
同时,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增值税日常检查办法》规定:税务检查中的查增税额应当还原到查增税额所属当期,按公式1重新调整计算当期应纳税额。由于应纳税额至少为0,在有留抵进项税额的情况下,引入查增税额因素就会部分或全部消化原来的留抵进项税额,从而影响到下一期、甚至多期的应纳税额,因此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就演变为检查调整后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调整后上期留抵进项税额)-调整后本期末留抵进项税额+查增税额(公式2)
公式1和公式2左右两边分别相减就得到如下等式:
检查调整后应纳税额-应纳税额(申报数)=查增税额-(上期留抵进项税额-调整后上期留抵进项税额)-(本期末留抵进项税额-调整后本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上式左边即为经检查调整后的查增应纳税额,因此上式可演变为:
查增应纳税额=查增税额-(上期留抵进项税额-调整后上期留抵进项税额)-(本期末留抵进项税额-调整后本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公式3)
公式3中的“查增应纳税额”,一般情况下就是计算查补税款滞纳金的查补滞纳税款,但在被查纳税人因提供出口货物开具税收专用缴款书等原因而存在不能结算退库的税款超缴净额时,还必须全部或部分消化当期税款超缴净额后,才能作为查补税款滞纳金的计算依据,并且这一消化金额必将影响到下一期或多个纳税期查补税款滞纳金的计算依据。各期查补税款滞纳金额计算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查补滞纳税款金额=查增应纳税额-(本期末超缴净额-上期超缴净额调减额) (公式4)
前面已经提到,一个纳税期的查增税额可能影响到下一个或多个纳税期的应纳税额、税款超缴净额,从而会影响到下一个或多个纳税期的查补滞纳税款金额,因此查补滞纳税款金额所涉及的纳税期可能会与查增税额所对应的所属期不一致,有时甚至会超出实际检查所属期。在发生这种情况时,查补滞纳税款金额计算应延续到其金额等于0为止,即查增税款不再对查补滞纳税款产生影响为止。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400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滞纳金怎么算计算公式
滞纳金计算公式为:滞纳税款×滞纳天数×0.05%。当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未在法律期限内足额缴纳税款或解缴税款时,将产生滞纳金。税务部门会对逾期未缴的纳税人及扣缴义务人发出催告限期缴纳通知。
10w+浏览
税务类纠纷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土地使用税滞纳金怎么计算公式?
土地使用税滞纳金的计算为滞纳税款×滞纳天数×万分之分,这在我国相关法律上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当事人未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来交纳滞纳金的,则需要按照上述标准来计算滞纳金。
10w+浏览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400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税款滞纳金怎么计算
滞纳金按每票货物的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单独计算,起征点为人民币50元,不足人民币50元的免予征收。一般其计算公式为:关税滞纳金金额等于滞纳关税税的0.5乘滞纳天数。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税滞纳金金额等于滞纳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税税额0.5‰乘滞纳天数。
10w+浏览
非诉讼类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非诉讼类 > 税务信息查询 > 滞纳金计算公式
仅需1分钟,快速了解自身风险
立即试试 限时免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