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结婚证,如何起诉涉及夫妻双方的债务

最新修订 | 2024-08-19
浏览10w+
卢滨律师律师
卢滨律师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5人
专家导读 中国法律视非法同居期间未经结婚登记的伴侣债务为共同承担,双方有权通过法律途径申诉。解除同居关系时,需协商处理期间形成的债务和财产。个人收入和一般个人所得原则上归个人所有,但共同付出或支持的财产视为共有,按贡献比例划分。共同购买的财产为共有,协议分配优先。人身关系获得和继承的财产分别归个人和继承人。交易等途径得来的财产原主人仍有权益,归属不明财产视为共同财产。
没有结婚证,如何起诉涉及夫妻双方的债务

一、没有结婚证,如何起诉涉及夫妻双方的债务

依照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如果有两位人士未经婚姻登记机关颁发结婚证书就在一起以夫妻身份过着同居生活,那么他们所面临的债务问题便可按照共同债务来处理,这也赋予了他们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进行抗辩和申诉的权利。

与此同时,如果双方希望结束这段非法同居的关系,他们需要考虑的是在同居期间形成的债券和债务,这些均被视为共同拥有,并可以依法进行协商和解决。

关于同居后的财产分配问题,有如下明确规定:

首先,同居后任何一方的收入或财产,原则上都应该属于该方自己所有。

然而,如果另一方在获取该财产的过程中给予了付出或是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或者援助,比如提供劳动力支援以及生活方面的帮助等,那么这些财产就应当被认定为一般的共有财产,并可以根据双方在获得财产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贡献的程度来确定具体的份额。

其次,同居之后共同购买的财产将被认定为双方共有的财产;

在双方平均拥有财产的情况下,可以认定为各占一半所有权。

第三,同居分手后的财产应归各自所有。

最后,同居协议中明确规定的财产分配方式应严格按照协议条款执行。

关于因人身关系而获得的财产,都应属于获得者本人所有。

而从继承或受让而来的财产则应归继承人受让人所有。

不过,如果是从交易、置换、赌博等途径得来的财产,其原主人的产权人仍然享有相应权益。

对于那些在归属权问题上不清晰的财产,将被默认为共同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

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同居期间为共同生产、生活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可按共同债权、债务处理

二、没有结婚证可以起诉重婚罪

关于没有房产证房屋赠与行为是否有效的问题,我们有如下观点。(原文)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房产证在房屋赠与过程中的重要性。由于没有房产证,就无法确定房屋所有权的归属,因此也无法进行公正。由此可见,无房产证的房屋赠与实际上属于无效。

其次,依据《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所做的相关规定显示,捐赠的房屋需提交房屋所有权证、赠与证和契证,并且还需要前往房产管理机关办理房屋权属变更登记手续。唯有在完成了严格的权属变更登记手续之后,该份房屋赠与才能被视为具备合法效力。敬请各位客户和合作伙伴放心,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消费者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

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在中国的法律制度中,对于未缔结正式婚姻而处于非法同居状态的伴侣之间所产生的债务,被普遍认为属于共同负担的范畴。因此,这两个当事人都享有通过合法诉讼程序维护自身权益的权利。当他们决定解除同居关系时,关于此前共同生活期间产生的债务以及财产问题,应当通过双方自愿协商并做出公正合理的解决方案。关于个人收入及其他一般的私人收益,通常情况下是划定为个人私有财产。但是,如果这种额外的收入来源是由他们共同创造、付出努力或者互相支持所得,则其所有权将会根据各自的贡献程度进行划分。例如,如果是他们共同购置的物业或是资产,原则上应当视为共有财产,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共同的决议将占据优先地位。此外,拥有人身权所衍生出的财物及遗产,这些财物分别应该归属于个人和其具体的法定继承人手中。而商品交易等各种可能收到的财产,其原始所有者仍然保留着自己的权力和利益;至于那些无法明确产权归属的财产,则可以被视为是他们之间的共同财产。

立即免费测试 仅需1分钟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5.5k字,预估阅读时间15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220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没有结婚证,如何起诉涉及夫妻双方的债务
一键咨询
  •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567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238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436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60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325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20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445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606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407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145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872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10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076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33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506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盐城180****3156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沭阳178****4964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78****3023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财产保全涉及夫妻双方吗
我国法律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有很多相关规定的,我们可以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如果您生活中遇到了法律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来了解一些和财产保全涉及夫妻双方吗,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的举证责任相关的法律规定。
10w+浏览
婚姻家庭
最新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怎么进行处理
[律师回复] 一、民法典规定发生夫妻债务纠纷怎样处理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九条: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二、发生夫妻债务纠纷举证责任怎样划分
1、夫妻个人债务与共同债务发生纠纷时,谁承担举证责任,在理论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当由承担义务方举证。这种观点认为,“债务与财产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对应的,是个人财产还是共同财产就应由承担义务的一方举证”。“当事人举不出有力证据,人民法院又无法查实的,按夫妻共同财产处理”。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当由主张共同债务的一方承担举证责任。这种观点认为,夫妻一方举债,另一方不认可的,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债务,他方不承担偿还义务,除非举债人能证明该款用于家庭共同生活或他方利益。上述第一种观点认为应当由承担义务方举证,而承担义务方到底是哪一方?不够明确。但从其表述中可以看出,是主张个人债务的非举债一方承担举证责任。对于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该论者认为“当事人举不出有力证据,人民法院又无法查实的,按夫妻共同财产处理”。
2、这实际上是说夫妻一方举债,非举债的另一方不能证明是举债者的个人债务,就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我们认为,要非举债方去证明举债方的举债资金是否用途家庭共同生活,是十分困难的;由非举债方承担举不能的法律后果,显然也是不公平的。这样,容易助长另一方恶意举债。从维护夫妻共同生活的安定性和夫妻共同财产的安全性出发,防止一方恶意举债,对夫妻共同债务与个人债务之争,原则上应有主张共同债务者举证,不能举证者,应认定为举债一方的个人债务,他方不承担偿还义务。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职务侵占的追款会否涉及夫妻双方
夫妻一方如因职务侵占造成经济损失欲追回,须在另一方能证明涉及财产为双方共有,非侵占所得的前提下适用连带责任。对于企业员工侵占单位财物,达到一定金额者,将面临最高三年监禁或拘役,并需支付罚金,构成犯罪。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最近我的一个朋友想和配偶进行协议离婚,但是双方都对债务上的分割不满意,便想请教别人,请问最高院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有哪些可以参考?
[律师回复]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也就是说,在夫妻双方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未约定归各自所有,或者虽有约定但债权人不知道该约定的情况下,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都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如果未具名举债的夫妻另一方认为该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证明责任。婚姻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家庭日常生活”,即日常家事这一概念,但根据婚姻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平等的处理权”既应包括对积极财产的处理,也应包括对消极财产即债务的处理。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十七条根据婚姻法的这一规定,明确了夫妻之间的日常家事代理权,即“夫或妻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上的权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决定。”日常家事代理制度也得到了民法学界、婚姻法学界的普遍支持和认可。婚姻作为夫妻生活的共同体,在处理日常家庭事务的范围内,夫、妻互为对方代理人,享有家事代理权。夫妻因配偶身份关系的确立依法享有家事代理权,是婚姻的当然效力。根据上述法律、司法解释规定,参考学理通说,《解释》作出了上述规定。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220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夫妻单方涉及刑事案件可以拍卖双方房子吗?
夫妻单方涉及刑事案件是可以拍卖双方的房子,但只能执行夫妻共同财产中一份;同时在进行查封拍卖的时候就一定要及时的通知配偶,如果没有通知配偶的话,那么当事人是有权利提出异议的。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你好,最近我想办理离婚手续,可是我们之间有债务,请问有关妥善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的情况这种是怎样的?
[律师回复] 就妥善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问题而言最高人民法院分别于2001年、2003年、2011年制定了三部婚姻法司法解释,总共82个条文,2017年2月针对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出台了补充规定。这些司法解释对涉及夫妻身份关系、财产关系适用法律若干问题作了规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家庭财产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公众的婚姻家庭观念和家庭投资渠道也日趋多元,许多家庭的财富因此快速增长,因投资而产生债务的风险也在不断放大。现实生活中,夫妻双方串通“坑”债权人,或者夫妻一方与债权人串通“坑”另一方等典型案例时有发生。这些因素叠加投射到家庭生活中,使夫妻债务的认定成为非常复杂的问题,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夫妻债务案件难度随之加大。原有法律、司法解释虽然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防范了夫妻双方串通损害债权人利益和夫妻一方与第三人串通损害另一方利益的风险,但有关夫妻共同债务认定标准、举证证明责任等方面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为着力解决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最高人民法院认真总结审判实践经验,反复调研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出台了本《解释》。《解释》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夫妻共同债务认定标准,合理分配举证证明责任,引导民事商事主体规范交易行为,加强事前风险防范,平衡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你好,我和我老婆要离婚了债务纠纷,我想问问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怎么办,欢迎大家的回答谢谢
[律师回复] 《解释》第二条规定:“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也就是说,在夫妻双方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未约定归各自所有,或者虽有约定但债权人不知道该约定的情况下,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都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如果未具名举债的夫妻另一方认为该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证明责任。婚姻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家庭日常生活”,即日常家事这一概念,但根据婚姻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平等的处理权”既应包括对积极财产的处理,也应包括对消极财产即债务的处理。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十七条根据婚姻法的这一规定,明确了夫妻之间的日常家事代理权,即“夫或妻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上的权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决定。”日常家事代理制度也得到了民法学界、婚姻法学界的普遍支持和认可。婚姻作为夫妻生活的共同体,在处理日常家庭事务的范围内,夫、妻互为对方代理人,享有家事代理权。夫妻因配偶身份关系的确立依法享有家事代理权,是婚姻的当然效力。根据上述法律、司法解释规定,参考学理通说,《解释》作出了上述规定。诚心回答你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是什么 这个问题,望采纳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担保人涉及夫妻共同财产吗?
担保人可以涉及夫妻共同财产,夫妻一方做生意,和他人之间有业务往来,可能充当担保人,如果是用于家庭经营,可以用夫妻财产做担保。这样,一旦债务人拖欠债务,作为债权人,能够要求担保人履行责任,强制执行夫妻共同财产。
10w+浏览
婚姻家庭
男朋友的表弟因为跟对方性格不合的原因,就提出了离婚,对方不同意,就申请了法院的处理,结果发现对方犯了重婚罪,对于在离婚案件中涉及重婚处理是怎样的
[律师回复] 离婚诉讼中发现一方重婚的一般都会中止审理,先交由公安机关调查重婚的犯罪行为。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的规定,法院应将犯罪嫌疑线索、材料移送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查处。但根据民事法律规范判断,当事人之间构成民事法律关系,且不影响民事案件审理的,民事案件可继续审理。
2、审理中发现涉嫌犯罪,且该刑事犯罪嫌疑案件确认的事实将直接影响民事纠纷案件的性质、效力、责任承担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一款第(五)项的规定,法院应裁定中止审理,将犯罪线索移送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等待刑事程序终结后再恢复。
3、审理中发现涉嫌犯罪,且不构成民事责任承担的,例如发现案外人涉嫌盗用、私刻单位公章从事诈骗的行为,作为民事被告的单位没有过错,不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即合同当事人之间不存在民事法律关系的,法院应全案移送。
快速解决“婚姻家庭”问题
当前6220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我老公在外面欠了一屁股的赌债,现在我们在闹离婚。不知道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的规定有哪些?
[律师回复] 第一条,理论界称为“共签共债”、“合意共债”,即在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所负之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应当由夫妻双方共同偿还。“事后追认”指借款时仅夫妻一方借款,夫妻另一方并未知情,但事后通过如电话、短信、微信、邮件等形式加以认可该债务,则为夫妻共同债务,由夫妻共同偿还。笔者提示:债权人在向夫妻一方出借款项时,为避免事后引发不必要的纷争,应当尽可能要求夫妻双方共同签字确认。
第二条,理论界称为“家事共债”、“生活共债”,即夫妻一方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之债务,即使未经另一方的共同签字或者事后追认,也是夫妻共同债务,应当由夫妻共同偿还。该规定的主旨是夫妻之间“家事”可以相互代理,这里的“家事”指的是“家庭日常生活”之事。根据最高法民一庭庭长程新文答记者问,“家庭日常生活”指的是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种类的8大类,分别是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娱教育及服务、居住、其他商品和服务,可归纳为:吃、穿、家具家电、医疗、交通、娱乐、住、商品。家庭生活的范围,可以参考上述8大类家庭消费,并根据夫妻共同生活的状态(如双方的职业、身份、资产、收入、兴趣、家庭人数等)和当地一般社会生活习惯予以认定。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是指通常情况下必要的家庭日常消费,对于超出必要的日常家庭消费范围的支出,则不属于家庭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消费,应当由夫妻共同协商决定,夫妻一方无权单独决定和代理。
第三条,我们可归纳为“超家事不共债”,即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除非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即债权人需要证明夫妻另一方在借款中获益或者同意。这里的超出家庭日常生活,指的是上述第二条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种类的8大类之外所负的债务。
实务中,债权人为达到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偿还债务之目的,主张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未借款的夫妻另一方,为达到不承担债务之目的,主张债务非用于日常家事。在双方皆无其它证据的情况下,法院应当如何判决?根据人民法院报 1月19日第三版《宁乡法院审结婚姻法新司法解释第一案》的裁判思路推定,借款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法院会根据借款金额的大小,夫妻双方的职业、身份、资产、收入、家庭人数等加以认定借款是否用于家庭日常生活,再进而分配举证责任。即法院如果认为该借款用于夫妻家庭日常生活,则债务由夫妻双方承担;如果认为债务用于家庭日常生活不符合常理,则债权人需要举证证明该债务符合解释第三条的规定,否则未借款的夫妻另一方不承担偿还责任。
归纳如下:日常家事范畴内的共同债务,债权人一般无需举证,夫妻一方如果主张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则需要举证证明所负债务并非用于家庭日常生活;超出日常家事范畴的共同债务,原则上不作为共同债务,债权人主张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需要举证证明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220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诈骗案会涉及夫妻另一方吗
大多数情况下,犯欺诈罪不会直接影响犯罪嫌疑人的亲属。我国坚持“罪责自负”原则,反对“株连亲属”。犯罪是个人行为,年满18岁者需独立承担民事责任。退赃时,一般使用犯罪者自身财产,但家属自愿参与也被接受,有助于获得更宽松的处罚。涉及信用卡诈骗罪时,若消费超出偿还能力且为挥霍,需承担刑事责任。银行可要求民事赔偿,若消费为家庭共同生活所需,债务为共同债务,伴侣需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我和丈夫分居多年正在法院判决,还有一些资产分割和债务问题没有解决,请问最高院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具体有什么规定?
[律师回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
为正确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平等保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制定本解释。

  第一条 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最高法民一庭庭长程新文在发布会上指出:这是从共同债务的形成角度,明确和强调了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以及其他的,比如电话、短信、微信、邮件这些形式所体现的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的基本原则。
副庭长刘敏在接受采访时进一步分析:作为《解释》的开篇规定,强调夫妻共同债务形成时的“共债共签”原则,具有引导民事商事主体主动规范交易行为,加强风险防范的深刻用意。这种制度安排,一方面,可以从债务形成源头上尽可能杜绝夫妻一方“被负债”现象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避免债权人因事后无法举证证明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对于保障交易安全和夫妻一方合法权益,都具有积极意义。
律师提醒:如果夫妻双方本身没有共同举债的合意,为了避免在事后被负债,在双方感情出现危机或者可能出现危机的时候,夫妻一方就应当有意识记录日常的开支消费明细,同时要谨慎与另一方通过电话、微信、短信进行沟通,避免另外一方拿出沟通证据做为追认依据。
  第二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对于“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范围,刘敏分析:“需要强调的是,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是指通常情况下必要的家庭日常消费,主要包括正常的衣食、日用品购买、子女抚养教育、老人赡养、医疗等各项费用,是维系一个家庭正常生活所必须的开支。对于超出必要的日常家庭消费范围的支出,则不属于家庭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消费,应当由夫妻共同协商决定。”
律师提醒:作为债主一方,注意要点:一是,在借出款项时原则上应当由夫妻共同签署,如果和夫妻双方都是朋友的话,可以事前与双方都通过电话或者短信做一个沟通并保留有关沟通证据,明确借款用途是否用于家庭生产经营或者日常消费支出,这个也是最高院这个司法解释的立法目的之一;二是,如果是小额的在通常人能够理解范围内的数额,如医疗应急、教育培训等开支,根据本司法解释,可以不需要征询另一方的意见或者同意,这个属于共债共签的例外,也是符合家事代理权的本质要求。
  第三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对此,刘敏分析:这条规定与《解释》第一条相呼应,从合同相对性原则出发,强调在夫妻一方具名举债的情况下,当债务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范围时,尤其是大额债务,债权人主张该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应当承担举证证明责任,否则由其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以此引导债权人在债务形成时尽到充分的谨慎注意义务,避免事后引发纷争。
程新文强调,《解释》坚持依法解释、问题导向、平等保护的基本原则。刘敏分析:通俗地说,就是既不能让应当承担责任的主体不承担责任,也不能让不应当承担责任的主体承担责任。通过举证证明责任的合理分配等方式,取得二者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平衡保护各方当事人利益。
律师提醒:这条的最大贡献在于明确了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结束了长久以来的举证难题。司法解释明确把大额债务的举证责任分配给债主方,现实意义上就提示债主今后在借出资金时候,一定要审慎判断借款方(夫妻单独一方)的经济状况、配偶意见、资产情况,同时提示债主在借款时就要做好风险防范准备。
  第四条 本解释自2018年1月18日起施行。
  本解释施行后,最高人民法院此前作出的相关司法解释与本解释相抵触的,以本解释为准。
程新文表示,《解释》系针对社会关切的夫妻共同债务认定标准问题作出的细化和完善,这里所指的“最高人民法院此前作出的相关司法解释与本解释相抵触的”内容,主要是指有关夫妻共同债务认定标准的其他司法解释内容,与本《解释》规定不一致的,今后不再适用。
对于《解释》施行前,经审查甄别确属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结果明显不公的案件,人民法院将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秉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予以纠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律师提醒:曾经被二十四条负债的夫或妻,现在可以依据这个条款进行申诉。是否能够申诉具体还需要进行个案分析。相关法律规定具体请参见《民事诉讼法》第198条-213条。《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375条-426条。需要个案分析的可以留下联系方式单独咨询。
快速解决“债权债务”问题
当前6220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有一朋友的朋友因为最近在离婚,但是因为对方有债务纠纷的事情,所以想问问最高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是怎么样的
[律师回复] 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不仅与夫妻双方的财产权利息息相关,也影响债权人利益和交易安全,因此历来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高度重视。多年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制定司法解释、司法政策和发布指导案例等多种形式,逐步构建起了认定夫妻共同债务的裁判规则。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起草制定婚姻法司法解释(二)时,实践中反映较多的是一些夫妻“假离婚、真逃债”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对债权人利益和夫妻另一方利益衡量后,结合当时的经济社会生活和审判实践情况,根据婚姻法规定的原则和精神,通过该解释第二十四条,确定了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裁量标准。随后的司法实践表明,这条规定有效遏制了当时存在的一些夫妻恶意逃债损害债权人利益的现象,较好地维护了市场交易安全。
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家庭财产结构、类型、数量、形态以及理财模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公众的婚姻家庭观念和家庭投资渠道也日趋多元化。许多家庭的财富因此快速增长,同时因投资而产生债务的风险也在不断放大。各级人民法院以及妇联等组织经常接到反映或者投诉,出现夫妻一方与债权人恶意串通损害夫妻另一方权益,适用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判令未举债一方配偶共同承担虚假债务、非法债务等极端案例。这些发展变化使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夫妻共同债务案件难度也随之加大,如何正确认定和处理夫妻共同债务,日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和争议较大的问题之一。为及时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2017年2月28日出台了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和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及夫妻债务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表明了人民法院对虚假债务、非法债务否定性评价的鲜明立场。根据各级妇联等相关组织和各级人民法院的反馈,补充规定和通知出台后,在司法实践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最高人民法院注意到,有关夫妻共同债务认定标准、举证证明责任等方面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全面解决。特别是近年来因民间借贷案件高发,有关夫妻债务的认定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因配偶一方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大额举债,“被负债一方”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背上沉重债务的问题日益凸显,人民群众强烈呼吁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夫妻共同债务认定标准。最高人民法院着力在解决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上下功夫,着力在解决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和社会关切,经认真总结审判实践经验,反复调研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出台了本《解释》。《解释》旨在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夫妻共同债务认定标准,合理分配举证证明责任,引导民事商事主体规范交易行为,加强事前风险防范,指导各级人民法院准确认定夫妻共同债务,平衡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夫妻债务 > 没有结婚证,如何起诉涉及夫妻双方的债务
仅需1分钟,快速了解自身风险
立即试试 限时免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