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意杀死人后自首怎么判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第67条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故意杀死一人就可能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当然考虑杀人的动机,或者有防卫过当情节、自首、立功,则可能就判死缓,甚至有期徒刑。
当然如果是未成年人或怀有孩子的妇女,则一定不能判处死刑,包括不能立即执行也不能判死缓。
如果是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则可能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二、故意杀死人罪判几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典第二百三十二条之规定,对于涉嫌故意杀人罪行者,需根据实际案情以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给予相应从三年以上直至死刑不等的惩罚措施。
在大多数案件中,若情节相对轻微,则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
而若情节严重,则可能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具体量刑标准需依据案件的详细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与判断,并由法院作出最终裁决。
故意杀人罪作为一种行为犯,其成立并不以实际造成他人死亡为必要条件,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便可构成此罪名。
鉴于生命权乃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为基础且至关重要的一项权利,无论被害人是否真正遭受杀害,亦不论杀人行为所处的犯罪阶段(如预备、未遂、中止等)如何,均构成犯罪事实,应当依法予以立案侦查及追究刑事责任。
故意杀人罪,是指行为人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而实施的一类犯罪行为。
该罪名所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其客观方面要求行为人必须实施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而主观方面则需要行为人具备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这其中既包括直接故意,也涵盖间接故意。
换言之,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将会导致他人死亡的严重后果,同时对这种结果抱持希望或放任态度。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