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证据范围:
物证:
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稳定性。
书证:
具有直接证明性、稳定性、物理性和思想性。
2、证人证言
(1)是证人对案件有关情况的客观陈述;
(2)作陈述的人与案件没有利害关系;
(3)容易受到证人的主观能力和案件客观条件的影响。
3、被害人陈述,是指犯罪行为的直接受害者就其了解的案件有关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就其被指控的犯罪事实以及其他案件事实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
5、鉴定意见
(1)具有特定的书面形式
(2)仅限于解决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
(3)是一种专家意见客观性强。
6、勘验、检查笔录,是指办案人员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尸体进行的勘查、检验后所作的记录。
7、视听资料、电子数据,是指以录音、录象、电子计算机以及其他高科技设备储存的信息证明案件情况的资料。
《刑事诉讼法》第50条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二、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怎样的
在中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中,对于犯罪分子的定罪量刑遵循这样的准则:仅凭被告人口供而无其它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不应当认定被告人构成犯罪并对其进行处罚;反之,倘若没有被告人口供,但所有证据都确凿且充分,同样可据此判定被告人犯有罪行并予以相应刑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
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在刑事案件的证据构成中,涵盖了多种类型的证据:首先是物证和书证两种形式。其中,物证因其自身具备强大且稳定的客观特性而被广泛采用;至于书证,其能够以最直观的方式进行证据呈现,同时又能保持长久的稳定性以及物理和思维上的多重属性。其次为证人证言部分,具体包括以下几项要素:(1)该证言必须源自证人对于案件相关状况的真实描述;(2)证人在做出证词时应与其本身在案件中的利益关系无涉;(3)鉴于证人个人认知能力及案件实际情况可能会对所得证言产生影响,证言的可靠程度往往难以确定。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刑事诉讼证据的多元化内涵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重要性。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