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借款利息纠纷的常见情况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是通过口头协定方式约定的借款条款,其次是签订了书面借款协议,但是对于其中涉及到的利息问题并未进行具体约定或者表述模糊不清;
另外则是借款金额超过了我国相关银行同类贷款利息的标准。
在签定合同时,当事人可以选择采用书面文件、口头言语以及其他非正式形式来达成协议。
然而,针对借款合同这类具有重大意义的事项,法律通常坚持要求应当以书面形式为主要载体。
此外,作为借款合同核心内容之一的利息部分,亦须秉持同样的书面形式原则。
当自然人之间关于借款合同中是否应支付利息的规定存在分歧时,法律概念上默认的做法是不对利息进行任何支付。
而如果有关于支付利息的约定出现并被签署入借据之中,那么借款的利率便不能够违背国家对借款利息作出的相关限制性规定。
最后,如果在借据里没有清晰地写入利率,那么当出借方提出诉讼且借款人对此表示否认的时候,出借方因利息问题所提出的诉求很可能会无法得到法院的认可与支持。
《民法典》第六百六十八条
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二、哪些情况会构成寻衅滋事罪
寻衅滋事罪主要涉及以下几种行为形式:毫无根据地挑起争端、随意对他人进行暴力行为、追赶、阻挠、侮辱、威胁他人,或强行夺取、占有他人财产,情节恶劣或导致公共场合秩序严重混乱。除此之外,倘若有人多次纠集他人实施以上任何针对他人或公私财务的行为且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那么他们也有可能被判定为犯下寻衅滋事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涉及到借款利息方面的纠纷大多源自于口头协定,或者是利息条款约定较为含混不清乃至超出法定范畴的书面协议。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我们必须承认借款合同的重要性,尤其要重视其中关于利息条款的规定,这些都应该清晰且明确地以书面方式展现出来。通常情况下,自然人间的借贷行为默认为无息性质。但如果确有支付利息的约定,则需要严格遵循并符合我国现行的利率管制制度。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双方在签署的借据中未对利率进行明确标注,那么这将可能导致在诉讼纠纷解决过程中,出借方的诉讼请求无法得到司法机关的充分认可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