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几个关键点是什么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程序中,取保候审被视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强制性措施。以下为其主要关键节点的详细阐述:
首先,关于它的适用条件:嫌疑人或被告人涉嫌犯下可能会受到管制、拘役或者附加刑(即罚金等)单独执行之罪名;
其次,他们也有可能会面临有期徒刑以上的刑法指控,如果实施了取保候审,并不会引发任何显著的社会风险者;此外,当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处于孕期或者哺乳期的妇女,同样可以考虑进行取保候审,只要这样做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即可;
最后,若嫌疑人已经被羁押了一段时间,但案件仍未审理完毕,此时也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
其次,关于取保候审的保证方式,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种类型:保证人和保证金。其中,保证人保证是指由第三方提供担保,确保嫌疑人能够遵守相关规定,而保证金则是指嫌疑人向司法机关缴纳一定金额的金钱作为担保。
最后,关于取保候审的期限,根据法律规定,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及其解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取保候审条件: 1.可能受管制、拘役或附加刑单独执行。 2.面临有期徒刑以上指控,不引发社会风险。 3.患有重病、无法自理、孕期或哺乳期妇女。 4.已羁押但案件未审结。 保证方式:保证人担保或缴纳保证金。 期限:最长12个月。
若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被司法机关拘留,则表示当事人已触犯在取保候审期间必须遵守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条款,因此,其交付的保证金将无法予以退还,且此种情况下还需收取相应的罚金。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三、取保候审期间发现新罪名怎么办
关于在取保候审阶段发现新的罪行,其情况颇为错综复杂。首先,公安部门或其他相关执法单位将会针对该项新罪名展开深入调查。倘若证实其成立,那么新的犯罪行为及相关证据将会与先前的未决事件合并处理。对于涉案人员来说,他们可能需要面对取保候审资格被撤销,进而转变为更为严格的羁押状态的风险。此外,在量刑过程中,新罪名将被视为加重处罚的重要依据。然而,最终的处理决定将受到新罪名的性质、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以及证据的充分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此期间,犯罪嫌疑人应当积极配合调查工作,并如实陈述自己的罪行。而律师亦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辩护策略,以期最大限度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取保候审条件: 1.可能受管制、拘役或附加刑单独执行。 2.面临有期徒刑以上指控,不引发社会风险。 3.患有重病、无法自理、孕期或哺乳期妇女。 4.已羁押但案件未审结。 保证方式:保证人担保或缴纳保证金。 期限:最长12个月。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