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取保候审与缓刑乃两项迥然相异的概念。
关于取保候审之后能否适用缓刑,需依据个案的实际情况及被告的犯罪情节、悔过表现、再犯风险以及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评估。
若被告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的缓刑条件,即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相对轻微、有深刻的悔过表现、无任何再犯之危险、且宣告缓刑不会对其所居住社区造成恶劣的负面影响,便可考虑宣告其缓刑。
相反,如若达不到上述要求,即便已获准取保候审,仍未必能得到缓刑的判决结果。
因此,能否适用缓刑,须结合具体情况与法律规范进行周全衡量。
倘若满足了缓刑的各项要求,当事人便有权提出缓刑请求;
反之,或许无法获得缓刑的恩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二、取保候审后怎么申请
申请保释候审之文件需包含以下四个重要部分:
首先,载明申请人的基础身份信息,例如身份证号码、申请人与其被申请人之间的亲属关系、居住地址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其次,详尽地列出被申请人的初步身份信息,同时明确注明该被申请人于何时何地因何种罪行而被刑事拘留,并详细说明其目前被关押在何处;
再次,明确阐述申请保释候审的具体事宜;
最后,详细陈述申请保释候审的事实依据及理由。若由家属提出申请,建议提供一位在当地拥有稳定职业和居所的直系亲属作为担保人。在撰写此份申请时,请务必遵循规范用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