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立法者将本罪客体认定为侵犯了司法机关追索赃物的正常秩序,归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妨害司法罪”之下,因此,没有规定明确的犯罪金额,因为没有数额限制,司法实践中都是以前罪构成犯罪,后罪就认定犯罪。而且,无具体数额规定,造成定罪量刑随意性增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作为一种犯罪,应当由情节来确定其罪过的大小,而数额是确定情节轻重的重要标准。实践中往往比照前罪的数额定罪量刑,但是比照的程度又不相同,造成如果两个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行为、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判处的结果却可能不一样,违背了罪刑相适应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涉及掩饰隐瞒犯罪的情形中,如符合特定条件,涉案人员可获得取保候审的权利。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即可申请取保候审:
1.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适用单独或附加刑事处罚;
2.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若采用取保候审措施不会对社会造成重大威胁;
3.患有严重疾病且生活无法自理,或者身怀六甲或正在哺乳婴儿的女性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同样,若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也不会对社会造成重大威胁。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鉴于立法部门已将该项犯罪的行为客体定位于对司法机构追回违法所得财物过程中所秉持的正常程序构成严重干扰,并将其纳入到“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妨害司法罪”范畴进行规制,故而,在相关法律条文中并未设定明确的犯罪金额标准。由于缺乏具体数额的限定,在司法实践操作中,通常是以该罪犯先前所实施的犯罪行为是否构成为认定依据,若前述犯罪行为已经被判定为刑事犯罪,那么对于其后所实施的同类犯罪行为也会予以同样的认定。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