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意伤害案件中,若家属具备赔偿款项却拒绝支付的情况发生,犯罪嫌疑人仍然需要接受刑事审判。所谓故意伤害罪,即以故意方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至于对犯罪人进行判刑时所依据的因素,主要包括了犯罪行为的本质与具体情节,以及由此导致的后果等等。纵然家属具有偿付赔偿金的经济实力,然而选择拒绝支付并不意味着能更改对此案中犯罪嫌疑人的定罪结论,但在量刑方面或许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积极赔偿受害者往往被视作一种悔过自新的表现,因此可能会得到从轻发落的待遇;反之,如果未能履行赔偿义务,那么这一从轻情节便无法得到考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故意伤害案中,即使家属有能力赔偿但拒绝支付,嫌疑人仍须受刑事审判。故意伤害罪是以故意方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判刑考虑犯罪本质、情节及后果。家属不赔偿不影响定罪,但可能影响量刑。赔偿可视作悔过表现,可能获得从轻处罚,反之则无此情节。
二、故意伤害罪缓刑是否可以的
在探讨故意伤害罪是否可适用缓刑之问题时,须紧扣相关法律条款。
根据现行刑法规定,那些被判定犯有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只要满足以下各项条件,即可受到缓刑判决待遇:
首先,他们所涉犯罪情节必须相对轻微;
其次,他们需要展现出明显的懊悔之心,即存在悔过表现;
再次,他们不能被视为存在再次对社会造成危害的危险性;
最后,需保证他们受到缓刑处置后,不会给其所在社区带来重大且负面的影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不适用于上述情况的人群,如未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正在孕期的孕妇以及年满七十五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均应得到缓刑判决的优待。
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是减轻这些特殊人群的服刑压力,其次是尽量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不受影响,最后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三、故意伤害罪是刑法哪一条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相关条款,故意伤人罪被明确定义为第二百三十四条之规范。对于故意利用暴力伤害他人身体健康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严厉处罚。若犯罪情节更为恶劣,导致受害人重伤的,则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惩罚;而对受害人造成死亡或使用极其残忍手段致使其重伤并留下严重残疾者,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乃至无期徒刑甚至死刑的严厉制裁。
然而,请注意,我们在评估故意伤害罪时,需要全方位地考虑伤害手段、后果以及其背后的动机等诸多因素。例如,在面对各种具体事件时,对于伤人行为的定性和定刑,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法律规定,并结合实际案情予以公正判定。
故意伤害案中,即使家属有能力赔偿但拒绝支付,嫌疑人仍须受刑事审判。故意伤害罪是以故意方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判刑考虑犯罪本质、情节及后果。家属不赔偿不影响定罪,但可能影响量刑。赔偿可视作悔过表现,可能获得从轻处罚,反之则无此情节。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