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转化型抢劫罪共犯的判定而言,需结合诸多要素进行分析与考量。一般而言,若在实施盗窃、诈骗、抢夺活动期间,其中一方已经开始着手实施犯罪行动,另一方明确意识到并给予了相应的援助,或者当犯罪行为已经宣告结束之后,由于一方为了对抗可能发生的逮捕及其他法律追查行为,从而采取暴力手段或以暴力相威胁,而另一方当时正处于现场并且给予了积极的协助,那么这种情况往往会被视为转化型抢劫罪的共犯。在实际的判断过程中,关键之处在于要深入研究共犯之间是否存在着共同犯罪的意图和共同犯罪的行为。共同犯罪的意图主要体现在对于实施原先的犯罪行为以及可能转化为抢劫罪这两个方面有着共同的认知和愿望;而共同犯罪的行为则主要表现为彼此间的密切配合、互相支援,共同推动犯罪行为的顺利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判定转化型抢劫罪共犯,需考量犯罪过程中的多方因素。若在盗窃等犯罪中,一方已行动,另一方明知并协助;或犯罪后为抗拒逮捕,一方暴力反抗,另一方在场协助,均可构成共犯。关键在于共犯间是否存在共同犯罪意图与行为,即对原犯罪及转化的共识与配合。
二、转化抢劫罪要如何判刑
转化性劫罪亦遵循普通劫罪的量刑标准进行处罚。
转化型劫罪乃源于盗窃、欺诈及抢夺等行为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作用之下转变为普通劫罪的一类特殊情形。
涉及携带凶器抢夺的案件,按照普通劫罪的法律规定进行定性和量刑。
对于犯有盗窃、欺诈或抢夺罪行者,倘若因其意图掩盖赃物、抵抗逮捕或者销毁罪证而在现场采取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将依据普通劫罪的规定进行定性和量刑。
行为人间接实施的盗窃、欺诈或抢夺行为,其涉及金额尚未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同时为掩盖赃物、抵抗逮捕或者销毁罪证,当事人在现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情节轻微且所造成的危害不大的,通常不视为犯罪处理;
然而,如果行为人在此过程中存在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则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的规定,作为普通劫罪来定性和量刑:
(1)盗窃、欺诈或抢夺行为的涉案金额临近“数额较大”的标准;
(2)窃贼进入户内或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进行盗窃、欺诈或抢夺操作之后,于户外或交通工具外部再次实施此类行为;
(3)使用暴力导致他人身体损伤程度达到轻微伤以上;
(4)使用凶器或以凶器相威胁;
(5)具备其他严重犯罪情节。
《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
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三、转化抢劫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转换构成抢劫罪所需具备的要素主要包含如下几个关键点:首先,这一前提条件是行为人已经实施了盗窃、诈骗或抢夺的违法行为。其中,我们所说的"盗窃、诈骗、抢夺"必须已经达到一定的危害性水平,即使未达至构罪标准也是符合要求的。其次,行为人必须在当时的情景下公然采用暴力手段或使用凶暴的言辞进行恐吓,这里的"当场"通常是指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的现场以及被他人追捕的全过程及其现场环境。而"暴力"的程度则应当足以使受害者无法反抗。最后,行为人之所以采取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方式,其目的在于隐藏赃物、抵抗逮捕或者销毁罪证。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只要满足以上所述的所有构成要素,就可以判定为转化型抢劫罪。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某一特定事例是否构成转化抢劫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证据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
判定转化型抢劫罪共犯,需考量犯罪过程中的多方因素。若在盗窃等犯罪中,一方已行动,另一方明知并协助;或犯罪后为抗拒逮捕,一方暴力反抗,另一方在场协助,均可构成共犯。关键在于共犯间是否存在共同犯罪意图与行为,即对原犯罪及转化的共识与配合。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