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又犯还能取保吗
在大多数情况下,被批准接受取保候审的人员在该期间若再度触犯法律,便很难再有机会获得取保候审的待遇。这主要是由于取保候审的前提条件便是罪犯必须对社会不再存在潜在的威胁,并须能够随时配合司法程序。而再次实施违法行为恰恰表示了其具备高度的社会风险及其不可预见的行为倾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
【逮捕的条件】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通常,取保候审获批者若期间再违法,将难以重获此待遇。因取保候审要求无社会潜在威胁且能配合司法。再犯罪显示其高风险与不可预测性,违背取保初衷,故再获取保机会渺茫。
二、取保候审后可以不可以开车去异地
在获准取保候审之后,您有权利驾车前往异地,但请注意事先得到执行机关的许可哦。
法律明文规定,在这段时期内,未经执行机关允许,您不得擅离住所地或者工作单位所在的市、县。
若是住址或工作单位有所变更,务必于24小时内向执行机关汇报,待获得批准后方能离开原住址和工作单位。
切勿私自行动,以免违反相关法规。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三、取保候审后取得谅解书有用吗
对于取保候审期后所获取的谅解书,其显然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在众多刑事事例审理过程中,无论是在司法程序中的哪个环节,谅解书往往都被公认为是酌情减轻处罚的一项重要依据。即便在取保候审这一阶段,谅解书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犯罪嫌疑人的诚挚悔过之意及其积极采取措施以修复受损关系的行动。因此,谅解书很可能对整个事例的最终处理结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例如,在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谅解书或许可以作为决定是否提起诉讼或者提出从轻量刑建议的重要参考资料;而在法院审判阶段,法官在量刑裁决时亦会充分考虑到谅解书的存在,从而可能会适度地减轻被告人的刑罚。然而,我们必须明确,谅解书并不能保证被告人必定获得无罪判决或者最轻处罚,因为事例的具体处理仍然需要综合考虑全案的事实情况、相关证据以及法律法规等诸多因素进行全面评估与判断。
通常,取保候审获批者若期间再违法,将难以重获此待遇。因取保候审要求无社会潜在威胁且能配合司法。再犯罪显示其高风险与不可预测性,违背取保初衷,故再获取保机会渺茫。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