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肇事逃逸案件的量刑标准,主要依据涉案行为的严重程度与社会危害性来判断。倘若由于肇事者的逃离行为导致受害人死亡,一般情况下会面临判处七年及以上的有期徒刑。而对于一般的肇事逃逸事件,若尚未达到犯罪的严重程度,则仅对肇事者处于二百元至二千元不等的罚款处罚,同时还可能附加十五天以内的行政拘留。但若该行为已构成犯罪,那么肇事者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期间的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肇事逃逸多久能查到司机
关于肇事逃逸后多长时间能够找到肇事者的问题,答案并非固定不变。
此问题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案件的实际情况、警方的调查力度和效率等。
在发生了交通事故且存在肇事逃逸现象的情况下,负责追缉逃逸行为的主要责任方为当地交警机关。
作为受害者或者其家属,他们有权向事故发生所在地的交通警察大队提交报案申请;
同样,受害者或其家属亦可拨打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进行投诉。
交警部门将会依据所掌握的信息和证据,以及事先制定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预案展开行动。
此外,受害者家庭还可以尝试通过调查事故现场附近的商店、商场设置的监控设备,查看是否记录下与此事件相关的线索。《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三十条
交通警察到达事故现场后,应当立即进行下列工作:
(一)按照事故现场安全防护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划定警戒区域,在安全距离位置放置发光或者反光锥筒和警告标志,确定专人负责现场交通指挥和疏导。因道路交通事故导致交通中断或者现场处置、勘查需要采取封闭道路等交通管制措施的,还应当视情在事故现场来车方向提前组织分流,放置绕行提示标志;
三、肇事逃逸多久自首不算逃逸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之规定,肇事者在逃离事故现场后选择自首的行为究竟能否被视为逃避责任,这主要取决于其逃逸行为所导致的恶劣后果以及自首时的动机与表现。在诸多情形下,若肇事者在肇事后逃跑,而未给他人及社会带来特别严重的损害,如未有导致人员重伤乃至死亡等情形发生;并且在较短的时间段内主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其罪行,那么法院很可能会参照其积极认错,悔过自新的良好态度,对其予以从轻或减轻刑罚惩罚。尽管如此,无论任何情况下,此类肇事者逃跑后再自首的行为仍旧会被有关部门视作交通肇事逃逸的事实。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具体的法律判定过程中,还需结合每一个事例的具体实际情况,经过法院深入分析各方面的证据以后,才能做出最后公正的判决。
肇事逃逸案件的量刑标准取决于行为严重程度及社会危害性。若肇事者逃离导致受害人死亡,通常会被判处七年及以上有期徒刑。对于一般肇事逃逸,未达犯罪程度者,将面临200至2000元罚款及最多15天行政拘留。若构成犯罪,肇事者将受到三年至七年有期徒刑的处罚。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