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一般多久解除
关于取保候审解除时限并无统一确切之规定,其生效期间通常为自批准之日起至十二个月之间。
在刑案调查工作完结、涉案人员被移交审查起诉或依法判决之后,若无需再行实施取保候审措施,则应即刻予以解除。
另一方面,如经查证,涉案人员不应承担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期限已届满,亦须立即解除相关的取保候审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及其解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后保证人的条件有哪些
在办理取保候审手续之后,对其担保人员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该担保人员必须与此案件无任何关联性,也就是说,他们不能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为所涉罪行产生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冲突;
其次,担保人员必须具备充分的履行职责的能力,即具备完全的民事活动能力;
再者,担保人员不应受到任何政治权利被剥夺或者人身自由受限等情况的影响;
最后,担保人员需拥有稳定的职业收入以及长久居住地址,且在被担保人居住所在地拥有自留居所,同时确保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
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与本案无牵连;
(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三)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四)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三、取保候审是公安执行吗还是刑事
关于取保候审这一刑诉程序中所运用到的强制手段,其执行部门通常情况下为当地的公安机构。
该制度旨在维护我国刑事法律体系的公正性与权威性,以保障公民权利不受侵犯。
然而,决定是否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权力则可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以及人民法院共同行使。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执行取保候审的责任往往主要由公安机关承担。
对于那些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来说,他们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例如未经执行机关的许可,不得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城市、县区;如果住址、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有所变更,应在二十四小时内及时向执行机关进行汇报等等。
倘若有人违反了这些规定,那么已经缴纳的保证金将有可能被部分或全部没收,同时还会根据具体情况,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深刻的书面检讨,重新缴纳保证金、提供担保人,甚至可能面临监视居住、逮捕等严厉处罚。
取保候审解除时限无统一规定,生效期通常为批准日起至12个月。调查结束、起诉或判决后,若无必要,应立即解除。若嫌疑人无需负刑事责任或期限届满,也应即时解除取保候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