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的人危险吗
在大多数情况下,被取保候审的人员其犯罪行为所带来的风险是可以相对控制和预测的。
取保候审作为一类刑事诉讼法上的强制措施,其主要适用于罪责较轻、可能会承受较轻微刑罚惩罚、并对社会整体安全与秩序威胁程度较低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
然而,这并不能就此推断他们全面丧失了再次实施犯罪或者干扰刑事诉讼程序的潜在可能性。
对于此类人员是否具有危险性,我们必须要结合其个体特性、犯罪行为的具体性质以及过去的行为表现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和判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通常,被取保候审人员犯罪风险可控。取保候审适用于罪责轻、刑罚轻、威胁小的嫌犯和被告。但不能认为他们无再犯罪或干扰诉讼可能,要结合个人特性、犯罪性质、过往表现等综合评估其危险性。
二、取保候审还判刑吗
1、在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通常作为一项刑事审判前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而存在。
但是,是否会被判处有罪处罚,这取决于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对案情的深刻理解以及裁量后所做出的判断。
2、如果法院依据相关法律条款,做出了判决要求被告人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那么被告人就有可能面临实际的刑法处罚。
关于当事人正在接受取保候审期间,其取保候审即将期满之际,负责执行释放措施的执行机关应当在所规定的最后期限到来之前的第十五日将相关情况告知发出禁令指令的权威机构,然后由该机构据此做出是否继续维持取保候审或转变为其他强制措施的决定。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三、取保候审多久能去公安局
在取保候审的特定期间内,被取保候审人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执行单位的指示和规定,未经许可严禁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城市或县城区域。通常情况下,并无明显且准确的时间界限来规范取保候审人进出公安局的行为。然而,若是公安局要求被取保候审人出庭作证及协助相关工作时,务必根据要求迅速行事,避免延误行动。此外,倘若被取保候审人有意向公安局进行情况汇报或提交破案线索等,可事先与办案人员取得联系,协商并确定合适的访问时间。归根结底,在取保候审期间,我们需要时刻确保通讯渠道的通畅,积极与公安局合作,共同推进事件的处理进程。
通常,被取保候审人员犯罪风险可控。取保候审适用于罪责轻、刑罚轻、威胁小的嫌犯和被告。但不能认为他们无再犯罪或干扰诉讼可能,要结合个人特性、犯罪性质、过往表现等综合评估其危险性。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