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才构成信用卡恶意透支罪行为
所谓的信用卡恶意透支犯罪,主要是指那些持卡人通过非正当途径获取财产,无视银行设定的信用额度以及还款期限的规定,进行超出规定额度的大量透支或长期拖欠未偿还的违法举动,同时在银行两次书面催款通知后,超过三个月仍未履行还款义务的严重情况。
例如,明知道自身已无力支付过高的债务却依然进行大额透支消费,肆意浪费使用这些透支资金;
又或是在进行透支后选择逃逸,更改原有联系方式,逃避银行方面的相关催收要求等等。
这类冒着极大风险的行为,不仅给银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摧毁了本来稳定的金融市场环境,更对社会公共秩序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
【信用卡诈骗罪、盗窃罪】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
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二、怎样才构成诽谤罪,最新的规定是什么
诽谤罪的构成要素包括:
1.该罪名所侵害的直接客体与侮辱罪一致,皆为他人的人格尊严以及名誉权。
犯罪行为所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自然人个体。
2.在犯罪的客观性表现方面,行为人须实施了捏造虚假事实并且大肆传播,从而达到贬低他人人格和名誉的程度,情节极为严重者构成犯罪。
3.该罪名的主体属于普通主体范畴。
4.犯罪行为人在主观层面上必须是明知故犯、有意为之。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若是利用暴力或其他不正当手段公然对他人进行侮辱,或是编造并散播虚假事实对他人进行中伤诋毁,其恶劣程度达到情节严重的话,将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制裁。
在此应注意,上述罪行仅由受害者主动提出告诉方才予以受理,除非对社会秩序及国家利益造成严重威胁和损害,否则不予追究。
此外,若行为人通过信息网络来实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所列行为,且受害者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因证据获取困难,人民法院可以请求公安机关提供必要的协助支持。《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三、怎样才构成贪污罪
贪污罪,即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自身职务上的优势,进行侵占、盗窃、欺诈或通过其他违法手段非法获取公共财产的行为。若想被认定为贪污罪,当事人必须为国家公职人员,这其中包括在国家机关中担任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人民团体中的从事公务的人员等等。从客观角度来看,贪污罪主要表现为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产。所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即是指利用个人职务范围内的权力和地位所形成的对公共财物的主管、管理及经手的有利条件。只有当贪污金额达到一定程度,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时,才能构成犯罪。至于贪污数额较大的标准,则需要依据相关司法解释并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在贪污罪的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是出于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财产的明确意图。
信用卡恶意透支犯罪指持卡人超规定额度大量透支或长期拖欠,银行两次催款超三个月不还。如明知无力支付仍大额透支、透支后逃逸等。此行为给银行造成损失,破坏金融环境,影响公共秩序。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