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盗窃罪和抢夺罪的处置措施
抢夺罪,系法律术语,特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现场直接夺取他人紧密占据的财产或者多次实施此类行为。抢夺罪的确立,不仅需要被告人的行为涉及到对物的暴力,同时还得对相关人员造成实际的人身安全威胁。相比之下,盗窃罪则是通过非法占有为前提,排除了原有人对财物的合法持有,进而确定了新的持有权。盗窃罪的具体操作方式相对更为温和,对人体不存在直接的危害性。
然而,在我国,对于盗窃罪和抢夺罪之间的区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一直以来都是备受争议的话题。这两种犯罪的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动机上,即他们的行为都是出于非法占有之目的。
抢夺罪与盗窃罪的主要差异在于,二者在犯罪构成要件中的客观方面存在显著的不同。
具体来说,盗窃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秘密窃取公共或私人财产的行为;而抢夺罪的客观方面则是公然抢夺他人财产的行为。尽管抢夺罪与盗窃罪存在诸多共通点,例如在两罪的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均须由直接故意构成,且都具备非法占有之目的。然而,两罪所侵犯的客体却都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值得注意的是,抢夺罪的客观方面通常采取公然夺取的形式进行。所谓“公然夺取”,是指犯罪嫌疑人在财物管理者面前,公开地夺走其财产,而且这种公然夺取并不使用暴力或恐吓手段,否则将会构成抢劫罪。
至于盗窃罪的客观方面,则是秘密窃取,即犯罪嫌疑人利用自己认为不会被财物控制者察觉的手段,悄无声息地窃取财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盗窃罪和抢劫罪哪个重刑
1.抢劫与盗窃均属侵犯财产罪范畴。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行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区别,即其犯罪手段迥然相异。抢劫通常采用暴力或恐吓等方式强夺他人财物;而盗窃则主要由私人秘密行动来获取财务。
2.抢劫罪通常被视为侵犯财产罪中最为严重的暴力犯罪之一,对社会造成深远影响。基于此,此类犯罪多年以来一直都是司法部门严厉打击的对象。而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最高可处以死刑。相反,尽管盗窃也是损害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常见犯罪行为,也同样受到严惩。但在1997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前,即使盗窃数额特别巨大,也可能被判以死刑。经修订后,仅有盗窃金融机构以及种类极为稀有的珍贵文物方可被判死刑,其余情况下,盗窃罪最高刑事责任为无期徒刑。因此,从性质上讲,无疑抢劫罪更具暴力色彩及社会危害程度。根据现行刑法规定,盗窃公私财物的价值若达到人民币一千元至三千元,或者三万元至十万元、甚至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时,应分别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所描述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及“数额特别巨大”。《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三、盗窃罪和抢劫罪的起刑是多少
关于盗窃罪的法定起点额度,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通常情况下,其涉及到的公私财产价值应在人民币1000元至3000元以上。然而,对于抢劫罪而言,并无任何金额上的限制,只要实施者通过暴力、威胁或其他不正当手段来获取他人的公私财产,便可被认定为抢劫罪。盗窃罪,顾名思义,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秘密方式窃取他人公私财产且数额较大,或者多次进行盗窃、入室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等行为。而抢劫罪,则是指行为人通过暴力、威胁或其他不正当手段来强行夺取他人公私财产。相较于盗窃罪,抢劫罪的性质更为严重,因此所适用的刑罚也相应地较为严厉。在实际量刑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犯罪的情节、涉案金额、作案手段、造成的后果等多方面因素。
抢夺罪指公然非法占有他人紧密占有的财物,涉及暴力及人身安全。而盗窃罪则是通过非法手段秘密排除原持有人对财物的合法持有。两者虽都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行为方式迥异:抢夺为公然夺取,盗窃为秘密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