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刑罚量刑标准分别是什么
针对侵占公私财物,若数额达到一定标准,或存在屡次犯罪行为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同时还需承担罚金责任。如涉及数额特别庞大,或者还有其他严重恶劣情节的情况,罪犯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惩处,并同样需缴纳罚款。
至于那些涉及金额极为庞大或者情节极端恶劣者,则可能会被判处为期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乃至无期徒刑,同时附加罚款或没收全部财产的严厉处罚。对于以暴力手段、威胁恐吓等方式对公私财物实施抢劫的行为,将会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惩罚,同时还要缴纳罚金。在下列特殊情况下,罪犯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同时还需承担罚款或没收全部财产的严厉后果:
(1)进入他人住所进行抢劫的;
(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实施抢劫的;
(3)抢劫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
(4)多次进行抢劫,且数额巨大的;
(5)抢劫导致他人重伤、死亡的;
(6)假扮成军警人员进行抢劫的;
(7)持有枪支进行抢劫的;
(8)抢劫军事用品或用于抢险、救灾、救济的物资的。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二、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界限认定是如何的
关于抢夺罪与抢劫罪这两种犯罪之间的区别与界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它们所侵害的客体是有所不同的。
抢夺罪所涉及到的是单纯的财产权益,也就是说它仅仅侵犯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而抢劫罪则不仅侵犯了财产权,还包括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其次,就犯罪情节的表现形式上而言,抢夺罪无需通过使用暴力、恐吓或其他强制性手段来公开地获取金钱或物品,而抢劫罪则需要犯罪者采取暴力、恐吓或其他类似手段,强迫受害者主动交付钱财或是直接掠夺其财物。
举个例子来说明,抢夺罪的实施行动通常都是单一行为,而抢劫罪的实施行动则是复合行为。
然而,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在抢夺财物的过程之中,是否对受害者造成了身体伤害。
例如,当某人趁其他人疏忽大意之时,夺走了他们的项链,但却导致受害者脖颈处的动脉血管产生了损伤,又或者就在抢夺他人财物的同时,导致受害者不幸跌倒并受伤。
这样的情况,究竟应判定其为抢劫罪呢,还是抢夺罪?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关键要素来进行分析:
首先,看看这个强有力行为的针对对象以及其意图达到什么效果;
其次,考察这些伤害是不是犯罪分子有意为之;
最后,如果行为人在事发之前并无实施暴行夺取财物之预谋,那么这时候我们便应当直接将其归入到抢劫罪的范畴内进行惩治。
因此,在此种情形下,行为人的犯罪意识已发生转变,其行为完全符合抢劫罪的所有构成要件。《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三、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犯罪构成都有什么
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犯罪构成在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抢夺罪主要是指行为人为达到非法获取公私财产的目的,趁他人未察觉之际,公开实施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这种犯罪在动态表现形式上是公开进行,不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常不会采用暴力手段、胁迫措施或者其他可能对被害人身体产生强制效果的方式来完成。相较之下,抢劫罪的行为人同样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是他们会采取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强制性手段,强行夺取公私财物。这种犯罪不仅侵犯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同时也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益。在客观方面,抢劫罪的行为人通常会在现场直接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强制性手段,强行取得公私财物。在主观层面,无论是抢夺罪还是抢劫罪,行为人均属于故意犯罪,并且都怀揣着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意图。在犯罪主体方面,这两种犯罪都可以由一般的自然人实施。然而,在确定犯罪金额时,抢夺罪通常需要涉及到较大的数额,而抢劫罪并无明确的数额限制。
抢夺罪根据涉案金额及情节,刑罚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至无期徒刑不等,并需缴纳罚金或没收财产。抢劫罪则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为基础,情节严重者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并处以罚金或没收财产。特定情形如入户抢劫、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等将受到更严厉的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