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有前科者是否有缓刑可能
关于具有前科的交通肇事案件,由于其行为性质为过失犯罪,并非故意犯罪,因此并不构成累犯。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可以考虑对被告人适用缓刑。
然而,针对特定的案件情节,若被告人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三年以上(包括三年)有期徒刑,那么由于其不符合缓刑的适用条件,故无法适用缓刑。反之,如果被告人所犯交通肇事罪被判处的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那么便具备了适用缓刑的可能性。
《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二、交通肇事罪共同犯罪怎么认定
当交通事故发生后,若单位负责人、机动车所有权人、承包方或搭乘者指使肇事人员逃避责任,导致受害人未能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的情况,则应视作交通肇事罪的共同犯罪进行处理。
关于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如下:
首先,必须牵涉到至少两名为已达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拥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个体;
其次,他们的情神状态中须存在明确的共同犯罪意图;
第三点,在实践上他们必须共同实施了犯罪行为;
最后,他们的行为所指向的客体必须是相同的。
再谈及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
1.凡在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过程中引发严重事故,导致他人重伤、死亡或造成公共财物巨大损失的,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
2.如在交通运输事故后逃逸且有别的恶劣情况,其惩罚程度则将上升至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若因为交通运输事故逃逸导致受害人死亡,此类案件将会处以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三、交通肇事罪民事赔偿程序有哪些
对于涉嫌构成交通肇事罪的违法行为所引发的民事赔偿问题,其办理流程通常包括下列几个关键环节:首先,作为权益受损方,必须迅速收集并妥善保存相关证据材料,比如事故确认函、医疗费用的正式收据、以及证明收入损失的相关文件等等;然后,通过合法途径向肇事者以及他们的保险机构提出理赔要求。如果双方能够就赔偿事宜达成共识,可以签署相应的赔偿协议以解决纠纷。然而,如果协商无果,那么权益受损方则需要向法院提交民事诉讼状。在此期间,需要谙熟各类赔偿项目以及明确其具体的支付数额,这其中囊括了医药费、工资或薪资损失补偿、护理费用、残疾赔偿款、以及死亡赔偿金等多个方面。法院将依据双方提供的证据以及现行法律法规进行全面审查,并最终做出裁决。一旦判决生效,倘若肇事方未能按照判决内容履行赔偿责任,权益受损方有权申请强制执行。值得注意的是,民事赔偿的具体标准与范围将会受到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交通肇事罪中,虽有前科但因系过失犯罪不构成累犯,仍可考虑缓刑。但具体案件若被判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则不符合缓刑条件。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则具备缓刑可能性。因此,前科者是否适用缓刑,需根据具体案件情节和判决结果来判断。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