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后能马上结案吗
在取保候审阶段,并不代表案件已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取保候审实际上是刑事诉讼过程中所实施的一项强制性措施,这也就意味着,相关办案机关仍需全力以赴地推进案件的审理工作。例如,法院或检察机关可能需要进一步展开调查核实,并对案件提起公诉,然后进入到审判环节。而真正意义上的结案,往往会出现在法院最终做出终审判决,或者决定不予起诉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到期日了如何办
在取保候审期限届满之际,若发现其未产生任何影响社会治安的问题,即可结束此项举措。
对于此类情况,应由原始决策机构制作出解除取保候审之决定以及通知书交付执行部门。
而执行部门有责任尽快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员以及保证人。
若双方均未能接收到相关通知,则可自行尝试申请撤销强制性措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三、取保候审保证金上限交多少
关于取保候审押金的金额,是根据决定机构对被指控罪犯或被告人涉及事例的性质、情节和社会潜在危害程度,以及其可能面临的刑事惩罚的严重程度、他们个人的财务状况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估后而做出的决定。采用保证金形式进行取保候审的情况下,首个押金的起始额度不得低于1000元人民币。然而,具体的押金金额并无明确且具体的最高限制,但应该把以上提到的各项因素作为重要的考量标准,从而确保在收取押金后能够对被取保候审者产生足够的约束力,使其不会干扰到刑事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押金的金额往往会根据事例的具体情况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确定。若您在处理此类问题时遇到了困难,我们建议您直接与负责该事例的执法机构进行沟通,以便确定最精确的押金金额。
取保候审并非案件终结的标志,它仅为刑事诉讼中的一项强制措施。办案机关仍需全力推进案件审理,如进一步调查核实、提起公诉,直至审判环节。案件真正结案,需待法院作出终审判决或决定不予起诉,方可画上圆满句号。因此,取保候审期间,案件仍处于审理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