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不还还侮辱人怎么办

最新修订 | 2024-10-27
浏览10w+
卢滨律师律师
卢滨律师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4人
专家导读 若在借贷关系中出现某些人不愿偿还借款又对他人进行侮辱的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的明文规定,借款人可依法要求负债方承担相应的民事义务,此项责任形式囊括但并不仅限于以下几种方式:包含停止侵害债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赔偿因债务人未按期履行债务而给债权人带来的经济损失;依照合同约定支付违约金;消除因债务人违约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恢复债权人的声誉和信誉;向债权人表达诚挚的歉意等等。
借钱不还还侮辱人怎么办

一、借钱不还侮辱人怎么办

若有他人借取财物后未按约偿还且对借款人进行侮辱谩骂等不当言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相关条款,出借人可依法请求借款人为其所实施的侵权行为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这段法律高压线涵盖了诸多可能的追责途径,如消除影响、恢复名誉、道歉甚至是赔偿损失等多种形式。

此外,若借款协议中有明确欠款逾期责任的具体规定,那么出借人还能依照该合同条款,向借款方提出相应的违约责任追究。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的明文规定,当人格权遭受侵犯时,受害者理应拥有请求加害人负责的合法权益,这其中包含了诸多具体且规范化的救济方式,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和消除危险等等,同时还能适度消除不良影响、恢复名誉以及赔礼道歉等。

然而,这些权利并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因此,出借人完全可以依据以上法律法规,向借款方提出合理的民事责任追究。若借款方仍拒不执行,出借人便可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裁决借款方必须履行还款义务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继续履行;

(八)赔偿损失;

(九)支付违约金

(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一)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本条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二、借钱不还还失踪的后果

如果借款人未能偿还所借款项并消失无踪,那么作为债权人,您便有权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在此过程中,您可以选择通过人民法院公告方式将相关传票诉讼资料传达至告知对象,根据法律规定,自发布公开通告之日起满六十日后,即可视作送达成功。若经如此公告送达之后,借款人仍然拒绝出席法庭审理,那贵院可依据当时情况按照缺席审理的原则进行判决。若发现借款人已下落不明,那么在正式启动诉讼程序之前,您需要提前做好针对其财产采取保全措施的充分准备,以确保您的合法权益得以维护。当借款人没有出庭应诉的情形下,人民法院仍然可以做出缺席判决,同时贵院会根据庭审过程中原告出示的各项证据来详细分析案件情况,然后根据事实依据依法做出裁决。判决结果公布以后,若有债权人提出申请,人民法院有权对借款人的房产或其他资产进行评估并公示,最后按照评估价格交付于债权人用于清偿债务。除此之外,假设情况允许的话,债权人也可以向法院递交申请,请求宣告失联债务人为人间蒸发者,随后由特定代理人从这名失踪者的财产中扣除应支付给债权人的款项。《民法典》第四十条

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为失踪人。

《民法典》第四十三条

财产代管人应当妥善管理失踪人的财产,维护其财产权益。

失踪人所欠税款、债务和应付的其他费用,由财产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财产代管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失踪人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三、借钱不还还总借钱的人怎么办

面对此类情况,首先必须确保情况恶化之前尽全力收集和保留借款的相关证据,例如借条、银行转账记录、微信或短信聊天记录等等。如果对方拒绝履行还款责任,您可以首先尝试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与对方进行沟通,明确还款的具体日期和方式。然而,如果经过努力之后仍旧无法达成共识,那么您作为借款方则有权利向当地的法院提出民事诉讼。在正式提起诉讼之时,您需要向法院递交详细的起诉书并附上相关的证据材料,以充分证明借贷关系的真实性以及对方的违约行为。法院在收到您的申请后,将会按照法律程序进行严谨的审理和裁决。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的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从您得知或者应该得知自身权益受损以及义务人开始承担责任之日起算。因此,我们强烈建议您在时效期内积极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因为超过时效而导致失去胜诉的机会。

当他人借款未还并侮辱借款人时,出借人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要求借款人承担民事责任。这包括消除影响、恢复名誉、道歉及赔偿损失等。法律为出借人提供了多种追责途径,以维护其合法权益。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6.6k字,预估阅读时间15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148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借钱不还还侮辱人怎么办
一键咨询
  •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581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726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252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247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223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222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852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57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464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774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140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15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184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384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631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借钱不还被人侮辱怎么处理
你要是碰上那种借了钱却死活不肯还的家伙,让人家给臭骂了一通,那么这里面牵扯到的法律问题,主要就是关于那个叫做“名誉权”的东西受到了伤害。根据我们国家的《民法典》(这个听起来就高大上)里面的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每个人都有自己享受名誉权的权利,不能够随意用侮辱、诽谤这样的手段去伤害其他人的人格尊严。
10w+浏览
损害赔偿
侮辱他人,侮辱他人,侮辱他人违法吗
[律师回复] 解答如下, 名誉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维护自己名誉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所谓名誉是对特定民事主体的品德、才干、信誉、商誉、资历、声望、形象等方面的社会性评价。要准确判断他人是否对自己的名誉构成了侵权,您需要了解以下知识:
1.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方式包括侮辱和诽谤。侮辱,即通过文字、语言、公然辱骂、羞辱他人;诽谤,即故意散布虚假事实贬损他人名誉。
2.造成他人社会评价降低,这是名誉侵权的结果要件,必须存在这一损害后果。因此,只有导致这种评价降低,才构成侵害名誉权。
3.是否造成他人社会评价降低的判断标准,只要针对他人的诽谤和侮辱性内容已经为第三人知道或者可能知道,即已经公开或者可能被公众所知,就可以推定出他人的名誉权因此遭受到了损害。这里的可能被公众所知是指虽然无法证明该诽谤和侮辱性内容已经被第三人知晓但根据其所发布平台、发生场合的开放性、传播性足以使第三人知道。
因此,在网上发布侮辱他人的言论构成名誉侵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七条
问:侵害名誉权责任应如何认定?
答: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
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侮辱或者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朋友借钱不还被侮辱怎么处理
,如果我们借给别人的钱他们迟迟不还的话,并且还当着面儿嘲笑我们,这是非常让人生气的事情。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引用咱们中国的《民法典》中的规定来保护自己。根据这部法律的第110条和第1024条,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应该受到尊重,任何人都不能用侮辱、诽谤这样的方式去伤害别人的尊严。所以,如果有人真的这么做了,我们就可以按照法律的规定,要求这个人对我们进行赔偿。
10w+浏览
损害赔偿
侮辱、侮辱、侮辱,殴打,报复证人的,应当怎么处罚
[律师回复] 为了保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查明事实,打击犯罪,或者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刑事和民事案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要保障证人有客观、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履行作证的法定义务,如实地提供案件的真实情况,需要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对于威胁、侮辱、殴打或者证人及其近亲属的行为,必须予以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威胁、侮辱、殴打或者证人及其近亲属的行为特征:一是,行为侵害的对象是证人及其近亲属。这里的“证人”,不仅包括刑事诉讼中的证人,也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的证人以及行政执法活动中的证人。“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二是,行为人对证人及其近亲属有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的行为。“威胁”,是指实施恐吓、要挟等精神强制手段,如以人身伤害、毁坏财物、损害名誉等相要挟,使人产生恐惧;“侮辱”,是指公然诋毁证人及其近亲属人格,破坏其名誉;“殴打”,是指采用拳打脚踢等方式打人;“”包括多种方式,如利用职权降薪、降职、辞退等。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148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寻衅滋事罪的侮辱和侮辱罪的侮辱有什么区别
寻衅滋事罪和侮辱罪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主要破坏社会公共秩序,后者则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寻衅滋事罪表现为无故挑起争端、胡作非为,而侮辱罪则通过暴力或其他手段公开贬低他人人格、破坏名誉。在分析时需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10w+浏览
损害赔偿
侮辱、谩骂、侮辱他人、侮辱他人触犯哪条法律法规?
[律师回复] 2021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关于办理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实施了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行为,主观上故意,客观上造成实际损害,情节恶劣的,以诽谤罪定罪处罚。刑法第246条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缉旦光秆叱飞癸时含江的等等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快速解决“知识产权”问题
当前6148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侮辱,侮辱,侮辱,报复证人及其近亲属的行为,应当怎么
[律师回复] 为了保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查明事实,打击犯罪,或者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刑事和民事案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要保障证人有客观、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履行作证的法定义务,如实地提供案件的真实情况,需要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对于威胁、侮辱、殴打或者证人及其近亲属的行为,必须予以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威胁、侮辱、殴打或者证人及其近亲属的行为特征:一是,行为侵害的对象是证人及其近亲属。这里的“证人”,不仅包括刑事诉讼中的证人,也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的证人以及行政执法活动中的证人。“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二是,行为人对证人及其近亲属有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的行为。“威胁”,是指实施恐吓、要挟等精神强制手段,如以人身伤害、毁坏财物、损害名誉等相要挟,使人产生恐惧;“侮辱”,是指公然诋毁证人及其近亲属人格,破坏其名誉;“殴打”,是指采用拳打脚踢等方式打人;“”包括多种方式,如利用职权降薪、降职、辞退等。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寻衅滋事罪的侮辱和侮辱罪的侮辱有什么区别
寻衅滋事罪和侮辱罪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主要破坏社会公共秩序,后者则侵犯他人的人格而侮辱罪则通过暴力或其他手段公开贬低他人人格、破坏名誉。在分析时需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10w+浏览
损害赔偿
侮辱他人,语言侮辱别人违法吗?
[律师回复] 解答如下, 名誉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维护自己名誉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所谓名誉是对特定民事主体的品德、才干、信誉、商誉、资历、声望、形象等方面的社会性评价。要准确判断他人是否对自己的名誉构成了侵权,您需要了解以下知识:
1.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方式包括侮辱和诽谤。侮辱,即通过文字、语言、公然辱骂、羞辱他人;诽谤,即故意散布虚假事实贬损他人名誉。
2.造成他人社会评价降低,这是名誉侵权的结果要件,必须存在这一损害后果。因此,只有导致这种评价降低,才构成侵害名誉权。
3.是否造成他人社会评价降低的判断标准,只要针对他人的诽谤和侮辱性内容已经为第三人知道或者可能知道,即已经公开或者可能被公众所知,就可以推定出他人的名誉权因此遭受到了损害。这里的可能被公众所知是指虽然无法证明该诽谤和侮辱性内容已经被第三人知晓但根据其所发布平台、发生场合的开放性、传播性足以使第三人知道。
因此,在网上发布侮辱他人的言论构成名誉侵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七条
问:侵害名誉权责任应如何认定?
答: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
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侮辱或者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快速解决“损害赔偿”问题
当前6148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148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侮辱罪与强制侮辱罪是否一样?
侮辱罪与强制侮辱罪是不一样的,我们国家没有强制侮辱罪,而是强制猥亵罪。两者存在着显著的区别,比如说从犯罪客体上来说的话,侮辱罪的犯罪客体主要是他人的人格权和名誉权,但是后者所侵犯到的客体是妇女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
10w+浏览
损害赔偿
侮辱尸体罪怎么判,侮辱尸体罪怎么判,侮辱尸体罪判决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一、什么是侮辱尸体罪侮辱尸体罪,是指以暴露、猥亵、毁损、涂划、践踏等方式损害尸体的尊严或者伤害有关人员感情的行为。初步分析构成犯罪,建议委托当地律师介入,提供法律帮助。本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社会风尚。本罪的行为对象是尸体。所谓尸体,是指自然人死亡后所遗留的躯体。尚未死亡的被害人的身体,不是尸体:无生命的尸体如已蜕化分离的,则为遗骨或遗发,不能称为尸体。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侮辱尸体的行为。所谓侮辱尸体,是直接对尸体施加等各种行为方式的概括,并不以公然为必要,可以是暴力行为,也可以是非暴力行为。具体而言,一般包括以下凡种行为力式:毁损、猥亵尸体、以遗属感情的方法处理或者不法处理尸体、采用悖逆传统葬俗或宗教葬习的方法来掩埋、处理尸体等,这些行为方式伤害了死者亲友的感情,有伤社会风化。还有其他形式的侮辱尸体的行为,如抛弃尸体、葬后无故挖开棺木、敞露尸体乃至其他形式的玷污尸体、出卖尸体、非法使用尸体的行为。主体是已满十六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上为故意,即明知道是他人的尸体而故意进行侵害。可能行为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但不影响本罪的成立。违背本人生前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或者本人生前未表示同意,违反国家规定,违背其近亲属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的,也依照侮辱尸体罪进行处罚。 二、侮辱尸体罪怎么判据我国刑法第三百零二条规定,侮辱尸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快速解决“损害赔偿”问题
当前6148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侮辱、诋毁、辱骂、侮辱他人触犯哪条法律法规
[律师回复] 2021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关于办理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实施了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行为,主观上故意,客观上造成实际损害,情节恶劣的,以诽谤罪定罪处罚。刑法第246条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缉旦光秆叱飞癸时含江的等等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欠款追讨 > 借钱不还还侮辱人怎么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