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罪是否可索要精神损害赔偿
在故意伤害犯罪中,虽然我们通常并不主张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但是这种情况下的受害者依然有权利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以寻求物质上的赔偿。这主要是因为精神损害可以按照受害者的身份和性质进行区分,可以具体分为两个类别,即受害者本身遭遇到的精神损害以及其近亲所承受的精神损害。
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对于这两种类型的精神损害都有给予适当救援的明确要求。
此外,按照精神损害的严重程度层级划分,可将之细分为轻度精神损害、普通精神损害及严重精神损害三个层次。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法律仅对最严重的严重精神损害作出了相应的救援政策。《民法典》第一百三十八条
被害人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在交通肇事罪这一犯罪类型中,其量刑标准如下所示:
首先,若该行为导致他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得公共或私人财产遭受到重大损失,那么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处罚;
其次,如果肇事者在事故发生后选择逃避责任或者具有其他极其恶劣的情节,则将被判处三至七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最后,如由于肇事者的逃跑行为直接导致受害人死亡的情况出现,此时将会被诉以最高可达七年的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故意伤害罪具备什么条件
关于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素必须符合以下要求:主观心态上存在着刻意伤害他人身体的意图,这种意图可以是直接有意为之或者是通过间接方式表达出来;客观行为上则是实施了非法侵害他人身体健康的举动,导致了受害者受到轻伤乃至更严重的物理伤害;对伤害后果的要求上既要有法定义务的支持又要有可量化的标准,通常情况下需要经过法定程序进行专业鉴定予以确认;行为与结果之间必须有直接的因果关联性;此外,行为人还必须满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这两个基本条件。若涉及到共同犯罪的情况,各个参与者都应具备共同的犯罪意图以及共同的犯罪行为。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判断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考虑事件的所有相关情节和证据材料。
对于故意伤害罪引发的精神损失,虽法律未明确规定支持赔偿,但当事人可通过民事诉讼途径,由法院公正裁决后获得物质补偿。精神损伤分为受害自身及亲属损伤,法律对此两类损伤均有救济措施。精神损伤分轻度、一般、严重三等,但仅严重损伤有有效救济手段。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