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时效四年怎么计算

最新修订 | 2025-01-04
浏览10w+
李兵律师
李兵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598人
专家导读 民事诉讼时效为四年,从权利人明知或应知权益受损且义务人应担责之日起算。如合同争议案件,履行期截止后四年内权利人未行动,逾期诉讼被告可抗辩。特定情况下时效会中断或中止,中断如权利人提要求等时效重新计算,中止指最后六个月遇法定事由时效暂停计算。
民事诉讼时效四年怎么计算

一、民事诉讼时效四年怎么计算

关于民事诉讼时效为四年的计算方式,一般而言是从权利人明知或应当明知其权益受损且义务人所应承担责任之日起算。

例如,在涉及到合同争议的案件中,若是合同中所规定的履行期限截止后四年内,权利人并未就此权利主张采取任何行动,那么逾期之后再提出诉讼的话,由于已逾时效期间,被告方有可能以此作为抗辩理由。

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诉讼时效有可能被中断或中止。

其中,“中断”意味着当权利人提出债务偿还要求、义务人表示愿意履行义务、权利人启动诉讼程序或是申请仲裁等情况发生时,诉讼时效将重新开始计算。

至于“中止”,则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若出现诸如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使得权利人无法行使请求权,此时诉讼时效将会暂时停止计算,直至中止时效的原因得以消除为止,满六个月后,诉讼时效期间才算正式结束。

二、民事诉讼时效三年是立案起算还是

民事诉讼时效期自立案之日起算还是 “三年诉讼时效”这一概念意指自被赋予合法权益者能够了解或有责任掌握其权益是否受损及责任人并始计算,在有限的三年度内必须采取法律行动进行维权。

然而,我国对于诉讼时效期间的起止日期的确定采用了同时考虑主观标准与客观标准的混合模式。

其中,主观标准要求从权利人已知晓权益遭受侵害那天开始计起;而客观标准则指从权利遭受侵害或请求权产生的那刻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三、民事诉讼时效超过三年能不能起诉

民事诉讼超过三年是否仍可提起诉讼 关于民事诉讼方面,倘若已然度过了法定的三年时效期,理论上仍然具备启动再次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诉的可能。

面对超过时效期的案件,若满足立案所需要的各项条件,人民法院理应给予受理和立案处理。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法院接收到相关诉讼通知,被告仍有权自行决定是否通过行使诉讼时效抗辩权来回应,在此前提下,法院将对其行使的抗辩进行严格审查,并依据相应的法律条款原则,对原告作出败诉驳回诉讼请求的判决。

假设被告未采取上述方式抗辩的同时,原告能够提供实在且确凿的证据,且案件的事实清楚明晰,这依然足以支持判原告胜诉的裁决。

然而请切记,只有当被告在一审审理阶段才能够正式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否则法院会不予受理。

在法定的3年诉讼时效期间内,当出现提起诉讼、当事人单独或共同提出请求,或者愿意接受履行义务等其他直接引发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时,该暂停的时效期间自中断之时起,将视为从未发生过,亦即从零开始重新计算,也就是说,当事人将再次获得3年的有效诉讼时效。

若是当事人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始终未能发现自身的合法权益正在受到侵犯,实际上,法院保护其诉讼权利的终止时间亦有所规定,即从侵权行为发生之日算起超过20年后,人民法院将不再予以支持和维护。

当然,必要的时候,人民法院还是有权力延长诉讼时效期间的行使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九十二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在探讨民事诉讼时效四年怎么计算的时候,我们需要明确一些相关的要点。这四年的时效起算点往往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开始计算。不过,在这期间可能会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影响时效的计算,比如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情形。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法定事由而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暂时停止。而诉讼时效中断则是因为发生了一些法定事由,如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等,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如果你在民事诉讼时效计算过程中,对特殊情形下的时效处理,或者对于哪些情况属于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等存在疑问,不要迟疑,赶快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的法律人士会为您详细解答。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5.4k字,预估阅读时间15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2905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民事诉讼时效四年怎么计算
一键咨询
  • 177****314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781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137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423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800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303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851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662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704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572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458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673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336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383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200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泰州178****1572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常州156****9587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34****550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民事诉讼时效计算方式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该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诉讼时效,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是指权利人在法 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 利的法律制度。
10w+浏览
诉讼仲裁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民事诉讼案最长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但是 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10w+浏览
诉讼仲裁
民法中诉讼时效怎么计算,哪日起哪日止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民法总则》专门一章规制诉讼时效。第九章 诉讼时效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第一百八十九条 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第一百九十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第一百九十一条 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第一百九十二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第一百九十三条 人民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第一百九十四条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第一百九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第一百九十六条 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第一百九十七条 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断的事由由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无效。当事人对诉讼时效利益的预先放弃无效。第一百九十八条 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第一百九十九条 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的存续期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产生之日起计算,不适用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存续期间届满,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消灭。
你好,我舅舅之前和别人因为一些纠纷被告了,想问一下,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诉讼时效如何计算呢?
[律师回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民事部分,是处理平等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应当适用我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适用特别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时间为1年,均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待中止的事由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诉讼时效期间。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重新计算诉讼时效期间。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这是针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时效。刑事案件发生后,大多数案件需要经过公安机关一段时期的侦查才能破案,抓获罪犯,进入刑事诉讼程序。此前,有的被害人可能已经明确知道了实施侵害行为的具体人,有的被害人可能并不清楚甚至根本不知道具体是谁侵犯了他的权利。后一种情形由于权利人尚未“知道或应当知道”具体侵害人,无法提起民事诉讼,其民事诉讼时效当然无从算起。而前一种情形(如本案),由于大多数普通公民并不十分了解诉讼法及具体诉讼程序,被害人往往会把提出民事赔偿权利的主张与报案等行为混为一谈,以为报了案,抓了人,就等着国家给他做主就行了。被害人在不十分清楚的情况下,产生这种想法也是很自然的。从这一角度讲,如果要求被害人此时即对刑事、民事诉讼时效作出明确无误的区分,从而判断自己应当何时向何机关主张自己的何种权利,显然有些不近情理。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2905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车祸民事诉讼起诉时效如何计算?
1、对于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与人身体无关的损失,例如车辆损失,车载货物损失等,诉讼时效为3年。2、对于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明显的人身伤害,例如医疗费、误工费、交通费等,诉讼时效自发生交通事故之日起计算一年。
10w+浏览
诉讼仲裁
无效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的规定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无效民事行为是指不具备法定的生效要件,自始不能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的民事行为。根据《民法通则》第61条的规定:“民事行为被确认为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当事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受损害的一方。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在司法实务中,有关无效民事行为的诉讼请求主要涉及的一是返还财产,二是赔偿损失。返还财产和赔偿损失请求权作为诉讼时效客体,均适用诉讼时效的有关规定。但是,诉讼时效期间应从何时起算,实务中颇有争议。  
第一种观点认为,无效民事行为自始无效,故无效民事行为的诉讼时效应自无效民事行为发生之日起开始计算。  
第二种观点认为,无效民事行为的诉讼时效应当从约定的权利义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开始计算。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无效民事行为的诉讼时效应当自民事行为被确认为无效之日起计算。  笔者同意
第三种观点。试举一例,若甲乙两企业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约定甲企业于1997年1月日借款100万元给乙企业,借款期限为2年,乙企业到期没有还款,甲企业于1999年2月向提讼。如果根据
第一种观点的主张,无效民事行为的诉讼时效从无效民事行为发生之日起开始计算,那么甲企业于1999年2月向人民时已经超过了诉讼时效,这对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显然是不利的。而且,主张无效民事行为的诉讼时效自无效民事行为发生之日起开始计算,即是要求当事人在民事行为设立时起,就应当熟知法律的明确规定,对所进行的民事行为能否受法律的保护,产生预期的法律后果有准确的判断。但实际上,很多民事行为属有效、无效抑或可撤销民事行为,在法学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尚且存在诸多争议,却要求民事主体在订立民事行为时便能准确判断,无疑是一种苛求。因此,无效民事行为的诉讼时效不应自无效行为发生时起计算。
第二种观点虽然在司法实务中经常被采用,但是,其认为无效民事行为约定的义务履行期限届满时起算财产返还及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实质上是将无效民事行为等同于有效民事行为。民事行为既然无效,当中的关于义务履行期限的约定亦属无效,故不能以之作为诉讼时效期间起算的标准。而第三种观点的理由则比较充分。
首先,无效民事行为效力的判定本身是个法律问题,其效力是由人民和仲裁机构等确认的,在被确认为无效之前,除使用欺诈、胁迫等手段或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一般都认为该民事行为是有效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民事行为发生(如上述例子中无效合同的签订)之日起,即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显然是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
其次,所谓“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只是当事人的一种主观判断,当事人是否享有合法权益,其权益是否受到侵害,需要人民经过审理后才能确定。在逻辑上,只有民事行为的无效性被确认,财产返还和损害赔偿的请求才具有法律依据,才受法律保护。因此,无效民事行为的返还财产、损害赔偿请求权应当自民事行为被确认为无效之日起计算。
快速解决“行政类”问题
当前2905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诉讼时效起算点怎么计算
1、定有履行期限的合同债权请求权,从履行期限届满时起算。2、未定有履行期限的请求权,从债的关系成立时起算,如果成立后承诺有履行期限的按有履行期限的请求权对待。3、附条件、附期限的请求权,从条件成就或期限到来时起算。4、原物返还请求权从租赁关系终止时起算,恢复原状请求权以物被损害时起算。5、以不作为义务为标的的债权,从义务人违反义务时起算。
10w+浏览
诉讼仲裁
无效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怎么确定?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无效民事行为是指不具备法定的生效要件,自始不能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的民事行为。根据《民法通则》第61条的规定:“民事行为被确认为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当事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受损害的一方。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在司法实务中,有关无效民事行为的诉讼请求主要涉及的一是返还财产,二是赔偿损失。返还财产和赔偿损失请求权作为诉讼时效客体,均适用诉讼时效的有关规定。但是,诉讼时效期间应从何时起算,实务中颇有争议。  
第一种观点认为,无效民事行为自始无效,故无效民事行为的诉讼时效应自无效民事行为发生之日起开始计算。  
第二种观点认为,无效民事行为的诉讼时效应当从约定的权利义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开始计算。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无效民事行为的诉讼时效应当自民事行为被确认为无效之日起计算。  笔者同意
第三种观点。试举一例,若甲乙两企业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约定甲企业于1997年1月l日借款100万元给乙企业,借款期限为2年,乙企业到期没有还款,甲企业于1999年2月向提讼。如果根据
第一种观点的主张,无效民事行为的诉讼时效从无效民事行为发生之日起开始计算,那么甲企业于1999年2月向人民时已经超过了诉讼时效,这对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显然是不利的。而且,主张无效民事行为的诉讼时效自无效民事行为发生之日起开始计算,即是要求当事人在民事行为设立时起,就应当熟知法律的明确规定,对所进行的民事行为能否受法律的保护,产生预期的法律后果有准确的判断。但实际上,很多民事行为属有效、无效抑或可撤销民事行为,在法学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尚且存在诸多争议,却要求民事主体在订立民事行为时便能准确判断,无疑是一种苛求。因此,无效民事行为的诉讼时效不应自无效行为发生时起计算。
第二种观点虽然在司法实务中经常被采用,但是,其认为无效民事行为约定的义务履行期限届满时起算财产返还及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实质上是将无效民事行为等同于有效民事行为。民事行为既然无效,当中的关于义务履行期限的约定亦属无效,故不能以之作为诉讼时效期间起算的标准。而第三种观点的理由则比较充分。
首先,无效民事行为效力的判定本身是个法律问题,其效力是由人民和仲裁机构等确认的,在被确认为无效之前,除使用欺诈、胁迫等手段或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一般都认为该民事行为是有效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民事行为发生(如上述例子中无效合同的签订)之日起,即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显然是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
其次,所谓“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只是当事人的一种主观判断,当事人是否享有合法权益,其权益是否受到侵害,需要人民经过审理后才能确定。在逻辑上,只有民事行为的无效性被确认,财产返还和损害赔偿的请求才具有法律依据,才受法律保护。因此,无效民事行为的返还财产、损害赔偿请求权应当自民事行为被确认为无效之日起计算。
快速解决“行政类”问题
当前2905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2905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诉讼时效中断的计算
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因有与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相反的事实,使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失去效力,而须重新起算时效期间的制度。民法通则第140条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10w+浏览
诉讼仲裁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诉讼管辖 > 民事诉讼时效四年怎么计算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