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诈骗成为了一种新型的诈骗方式,在社会中蔓延,让不少人上当受骗。公安机关对网络诈骗的查处力度一直很大,符合立案标准的,会马上立案侦查。而法院在审理网络诈骗案件的时候,会重点依据诈骗金额做出判决,那么,网络诈骗1万判多久呢?下面我们听听小编是怎么说的。
一、网络诈骗1万判多久呢?
如果不考虑其他量刑情节,应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二、网络诈骗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
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2、客观要件
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骗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对自己出卖的商品进行夸张,没有超出社会容忍范围的,不是欺诈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综上所述,根据最高法有关司法解释,网络诈骗金额在3千元以上的,即构成立案标准,当行为人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具体到网络诈骗1万判多久,还得结合具体案情分析,如果没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话,网络诈骗1万元应该属于数额较大,犯罪分子会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