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物证的种类包括哪些?

最新修订 | 2024-03-01
浏览10w+
包敬立律师
包敬立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5316人
专家导读 交通肇事逃逸物证的种类包括现场痕迹和现场遗留物。其中现场痕迹有车辆轮胎痕迹和碰撞、擦划痕迹等,现场遗留物包括油漆、玻璃碎片、血迹、人体组织以及其他微量物证等。交通事肇事逃逸者在被抓获后应当积极配合执法人员的工作,协助案件的发展。
交通肇事逃逸物证的种类包括哪些?

一、交通肇事逃逸物证的种类包括哪些?

主要包括现场痕迹和现场遗留物。

(一)现场痕迹

1.车辆轮胎痕迹。主要是指在现场道路上遗留的刹车制动拖痕和路面及人体等物体上的轮胎辗压痕迹。这种痕迹是交通肇事现场上经常出现的痕迹,它能够反映出肇事车辆的种类及个别特征。

2.碰撞、擦划痕迹。这种痕迹是指在肇事中由于客体双方发生碰撞、擦划等作用而彼此在碰撞和擦划部位形成的凹陷状的和线条状的痕迹。这类痕迹出现在客体上变形最严重的部位,它能够反映出造痕部位的形状结构特征和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进行现场重建和分析判断案件性质是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3.整体分离痕迹。由于交通肇事时的强烈的机械作用,经常使肇事车辆局部产生严重的变形、损坏和分离,如在肇事现场上经常可以看到从肇事车辆上分离的保险杠、后视镜、车灯、风档玻璃、车体零部件等,在这些分离物的分离面及边缘所出现的痕迹就是整体分痕迹。整体分离痕迹是交通肇事现场上分布最广的痕迹。这些分离物的分离痕迹一般情况下特征反映良好,通过检验鉴定可以直接认定肇事车辆,是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最常使用的物证之一。

4.其他痕迹。在肇事车辆和现场上有时可以在车门、变速杆、方向盘、后视镜、摩托车的扶手、车内地面、车门踏板等部位可以发现手印、足迹等痕迹。此类痕迹的出现率虽不高,但其价值很高,往往可以通过此类痕迹直接认定肇事者或责任人,因此在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时应注意对此类痕迹的发现和提取。

(二)现场遗留物

1.油漆。油漆有附着在肇事车和被撞物体上的,也有脱落在现场地面上的,其外观形态、层次结构和成份都是认定肇事车辆的重要依据。

2.玻璃碎片。各种车辆的灯罩、后视镜、风挡玻璃等部件均为玻璃制品,发生事故时由于撞击造成破碎而散落在现场地面和碰车辆及物体的相应部位。利用现场玻璃碎片可以判断肇事逃逸车辆的种类和损坏的部位为迅速追辑和堵截逃逸车辆提供依据。

3.血迹和人体组织。一般情况下,如果肇事造成伤亡人员头面部或四肢开放性损伤时,肇事车辆表面可能沾附血液、头发和其他人体组织。虽然这类物证在车辆表面的出现率较低,但发现并提取肇事车辆上出现的部位主要有保险杠、机器盖、轮胎壁、底盘等部位。

4.其他微量物证。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现场能够出现的其他一些微量物证有:纤维、油斑、尘土等。对这些物证的检验鉴定的结论对案件的定性和责任认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

属于违法犯罪行为,涉嫌违反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97修订)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 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8种情形:

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强行离开现场的。

因此,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现场进行收取相关证物是相当重要的,若是现场还有相关的目击证人的,也将会对案件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对于事故的主要负责人已经肇事逃逸的,交通执法人员和公安局将会追查到底。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广大群众应担自觉遵守法律。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咨询助手提示您
全文3.7千字,阅读时间约13分钟
直接问律师最快9秒应答
继续阅读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5904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交通肇事逃逸物证的种类包括哪些?
一键咨询
  •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420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313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475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16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237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302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40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126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16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525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56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86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523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382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380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律图法律咨询
汇聚全国海量律师、律师实名认证
快速问律师
无需等待
最快9秒回复、24小时不限次沟通
优选律师
根据问题为您优选专业律师
服务保障
亿万用户使用好评率98%
正在服务的律师
李胜春律师 李胜春律师
湖南公言(深圳...
邢环中律师 邢环中律师
上海金茂凯德律...
韩佩霞律师 韩佩霞律师
江苏大昶律师事...
易轶律师 易轶律师
北京家理律师事...
信金国律师 信金国律师
北京家问律师事...
谭海波律师 谭海波律师
广东江湾律师事...
黄谊欣律师 黄谊欣律师
广东广荣律师事...
薛小玲律师 薛小玲律师
天津德敬律师事...
吴伟涛律师 吴伟涛律师
海南国社律师事...
张嘉宝律师 张嘉宝律师
广东生龙律师事...
胡静律师 胡静律师
四川胡云律师事...
郑桃林律师 郑桃林律师
湖北楚同律师事...
孙术校律师 孙术校律师
河北英利律师事...
都燕果律师 都燕果律师
四川循定律师事...
邓霞律师 邓霞律师
重庆海力律师事...
罗钟亮律师 罗钟亮律师
浙江绣湖律师事...
郑小克律师 郑小克律师
重庆瀚沣律师事...
彭彦林律师 彭彦林律师
四川兴蓉律师事...
立即问律师 99%用户选择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交通肇事逃逸几种情形 ?
交通肇事逃逸情形包括: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10w+浏览
交通事故
什么是交通肇事逃逸罪,肇事逃逸行为包括哪些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哪些行为属于交通肇事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的。 除了哪些情况可以被认定为肇事逃逸外,交管部门还对哪些行为不构成肇事逃逸做出了规定: 1、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驶离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 6、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快速解决“交通事故”问题
当前5904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肇事逃逸的处罚包括哪些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一)行政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2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将对其终生不得重新获取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记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备案。
(二)刑事处罚: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释》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
(1)至
(5)项规定的情形之
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这里要注意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
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
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所谓“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4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2、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解释》,“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但刑法理论上对“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本书认为,“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因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为保持犯罪构成的纯洁性,其加重构成的心理态度也应是过失。故《解释》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232条、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以故意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交通肇事逃逸几种情形?
交通肇事逃逸情形包括: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10w+浏览
交通事故
肇事逃逸的处罚包括什么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一)行政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2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将对其终生不得重新获取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记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备案。
(二)刑事处罚: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释》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
(1)至
(5)项规定的情形之
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这里要注意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
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
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所谓“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4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2、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解释》,“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但刑法理论上对“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本书认为,“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因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为保持犯罪构成的纯洁性,其加重构成的心理态度也应是过失。故《解释》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232条、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以故意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快速解决“交通事故”问题
当前5904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肇事逃逸的情形包括哪些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一、 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的8种情形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强行离开现场的。 二、以不应认定为逃逸的情形 6种情况不构成肇事逃逸 除了哪些情况可以被认定为肇逃外,交管部门还对哪些行为不构成肇逃做出了规定: 1、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驶离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 6、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交通肇事逃逸包括哪些规定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交通肇事逃逸包括哪些规定问题解答如下, 交通肇事逃逸的含义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发生后,当事人明知自己发生了交通事故,为逃避事故责任,故意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的一种违法行为。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一种性质十分恶劣、清节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为此当事人要承担对自己不利的严重后果。
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
1.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
2.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客观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从刑法理论来看,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对行为的客观方面予以认定。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最高院的《解释》中规定了在五种情形的基础上而逃跑的行为。
3.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
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
1、出于逃避法律责任,但履行救助义务。如行为人交通肇事将人撞倒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后逃离现场。120医护人员及时将伤者送往医院。这种情形下,行为人虽构成逃逸,但主观恶性不深。仅出于逃避法律责任,现实中为,争取了宝贵时间。对于这种情形,认定责任时应该从宽。
2、出于逃避救治伤者,逃逸后主动投案。有人认为这种情形中,行为人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理由在于行为人的主动投案。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实际上违背了立法原意。法律之所以规定逃逸是加重情节,就是考虑对受害人生命的保护。逃逸造成的最严重后果就是,使伤者缺乏救助,导致伤势严重以致死亡。所以这种情形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是当然的。但排除逃逸后自首的成立,对自首情节按照刑法减轻处罚也是应当的。
3、既逃避法律责任又逃避救治伤者。这种情形在现实中最为常见,行为人在主观上大多是两者的竞合。对于这种情况,显然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在量刑幅度内予以从重。如果其结果导致受害人的死亡,则是逃逸行为情节的再次加重,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
交通肇事逃逸有关法律规定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解释》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犯罪:
(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
另外,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1)酒后、吸食毒品后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5904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交通肇事逃逸几种情形
(一)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二)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三)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10w+浏览
你好,前一段时间我的朋友因为交通肇事逃逸而被抓获,现在已经有了雾障所以我想问问有关于交通肇事逃逸物证是什么样子的?
[律师回复]
(一)现场痕迹
1.车辆轮胎痕迹。主要是指在现场道路上遗留的刹车制动拖痕和路面及人体等物体上的轮胎辗压痕迹。这种痕迹是交通肇事现场上经常出现的痕迹,它能够反映出肇事车辆的种类及个别特征。
2.碰撞、擦划痕迹。这种痕迹是指在肇事中由于客体双方发生碰撞、擦划等作用而彼此在碰撞和擦划部位形成的凹陷状的和线条状的痕迹。这类痕迹出现在客体上变形最严重的部位,它能够反映出造痕部位的形状结构特征和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进行现场重建和分析判断案件性质是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3.整体分离痕迹。由于交通肇事时的强烈的机械作用,经常使肇事车辆局部产生严重的变形、损坏和分离,如在肇事现场上经常可以看到从肇事车辆上分离的保险杠、后视镜、车灯、风档玻璃、车体零部件等,在这些分离物的分离面及边缘所出现的痕迹就是整体分痕迹。整体分离痕迹是交通肇事现场上分布最广的痕迹。这些分离物的分离痕迹一般情况下特征反映良好,通过检验鉴定可以直接认定肇事车辆,是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最常使用的物证之一。
4.其他痕迹。在肇事车辆和现场上有时可以在车门、变速杆、方向盘、后视镜、摩托车的扶手、车内地面、车门踏板等部位可以发现手印、足迹等痕迹。此类痕迹的出现率虽不高,但其价值很高,往往可以通过此类痕迹直接认定肇事者或责任人,因此在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时应注意对此类痕迹的发现和提取。
(二)现场遗留物
1.油漆。油漆有附着在肇事车和被撞物体上的,也有脱落在现场地面上的,其外观形态、层次结构和成份都是认定肇事车辆的重要依据。
2.玻璃碎片。各种车辆的灯罩、后视镜、风挡玻璃等部件均为玻璃制品,发生事故时由于撞击造成破碎而散落在现场地面和碰车辆及物体的相应部位。利用现场玻璃碎片可以判断肇事逃逸车辆的种类和损坏的部位为迅速追辑和堵截逃逸车辆提供依据。
3.血迹和人体组织。一般情况下,如果肇事造成伤亡人员头面部或四肢开放性损伤时,肇事车辆表面可能沾附血液、头发和其他人体组织。虽然这类物证在车辆表面的出现率较低,但发现并提取肇事车辆上出现的部位主要有保险杠、机器盖、轮胎壁、底盘等部位。
4.其他微量物证。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现场能够出现的其他一些微量物证有:纤维、油斑、尘土等。对这些物证的检验鉴定的结论对案件的定性和责任认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形包括什么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形有哪些
一、交通肇事逃逸的定义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肇事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肇事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也呈上升趋势,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根据法律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要严惩,如交通肇事犯罪案件,犯罪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的8种情形
1、明知发生交通肇事,交通肇事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肇事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肇事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肇事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肇事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肇事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肇事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肇事,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肇事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肇事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强行离开现场的。
三、6种情况不构成肇事逃逸
除了哪些情况可以被认定为肇逃外,交管部门还对哪些行为不构成肇逃做出了规定:
1、交通肇事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2、交通肇事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3、交通肇事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
4、交通肇事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的;
5、交通肇事当事人驾车驶离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
6、有证据证明交通肇事当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交通肇事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主要包括八种情形
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主要包括八种情形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
10w+浏览
交通事故
交通肇事逃逸的要件包括什么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交通运输肇事逃逸须具备的要件
一、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以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
《解释》中“本解释
第二条
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
(一)至
(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指的是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情形,是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前提条件。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发生了交通事故,但情节轻微,或负次要责任、同等责任、无人员伤亡、无重大财产损失等,则不构成交通肇事罪。这种情况下,行为人若主观上认为后果严重,自己已构成犯罪,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不应认定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因为刑法仅处罚那些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对于客观上未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或威胁的行为,不宜以刑法的方法定罪处罚。
二、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以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为主观目的条件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第七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必须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必须移动时应当标明位置),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或者执勤的交通警察,听候处理;过往车辆驾驶人员和行人应当予以协助。第二十条规定: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这说明行为人的先行行为即交通肇事行为产生以下五方面的行政义务:
(一)停车义务;
(二)保护现场;
(三)抢救伤者和财产;
(四)报警;
(五)听候处理。这五种义务属于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义务。其中抢救伤者和财产亦是刑事义务。
《解释》中“为逃避法律追究”是行为人逃逸行为的主观目的,法律追究不仅包括刑事法律追究,也应包括民事法律追究、行政法律追究,即包括:⑴民事人身、财产损害赔偿义务;⑵五项行政义务;⑶抢救伤者和财产的刑事义务。所以交通运输肇事后,行为人负有上述三类义务,为逃避任何一类义务,在主观上都具备了应受刑法加重追究刑事责任的主观要件,都是逃避法律追究。
三、行为人有逃跑行为
什么是逃跑,词义是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环境或事物而离开。在这里笔者认为应界定为,行为人交通肇事后,在人身未受到控制时,为逃避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而使自己的人身不受被害人及其亲属、群众、事故处理人员控制而离开的行为。要与脱逃区别开来。脱逃词义是脱身逃走。在刑法意义上,构成脱逃罪的脱逃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从、、劳动改造管教队、少年犯管教所、拘役所逃跑的或在押解途中逃跑。所以脱逃首先要有人身受到有效控制后而脱离。逃跑是人身尚未受到有效控制而逃跑。如果行为人交通肇事后,已被事故处理机关采取关押或押解途中而脱逃,对行为人的脱逃行为,应认定为脱逃罪,另行定罪处罚,而不是以交通运输肇事逃逸作为交通肇事罪加重处罚。
四、“逃跑”的时间、地点条件
依据《解释》规定逃跑的时间是在发生交通肇事后。那么如何理解“在发生交通肇事后”,笔者认为不能笼统认为是事故发生后的无限长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应界定为在事故发生后的当时至行为人被事故处理机关关押或押解途中前的这段时间。行为人在这个时间段逃跑的,属于《解释》规定的“逃跑”行为,在被关押或押解途中脱逃的,属脱逃罪,而非定本罪。逃跑的地点,笔者认为,并不限于当场。行为人在被事故处理机关带去谈话尚未采取关押措施时,趁人不背离开的,仍应认定为《解释》中的逃跑。
快速解决“交通事故”问题
当前5904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形包括哪些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形有哪些
一、交通肇事逃逸的定义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肇事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肇事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也呈上升趋势,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根据法律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要严惩,如交通肇事犯罪案件,犯罪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的8种情形
1、明知发生交通肇事,交通肇事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肇事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肇事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肇事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肇事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肇事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肇事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肇事,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肇事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肇事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强行离开现场的。
三、6种情况不构成肇事逃逸
除了哪些情况可以被认定为肇逃外,交管部门还对哪些行为不构成肇逃做出了规定:
1、交通肇事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2、交通肇事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3、交通肇事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
4、交通肇事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的;
5、交通肇事当事人驾车驶离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
6、有证据证明交通肇事当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交通肇事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肇事逃逸的认定包括什么情况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一、肇事逃逸的认定有哪些情况
(一)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二)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三)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四)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五)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六)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七)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八)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强行离开现场的。
二、什么情况不构成肇事逃逸
除了哪些情况可以被认定为肇事逃逸外,交管部门还对哪些行为不构成肇事逃逸做出了规定:
(一)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二)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三)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
(四)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的;
(五)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驶离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
(六)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三、交通肇事处罚规则
在监定的同时应当先分清事故的责任。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5904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肇事逃逸情况分类有哪些
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肇事逃逸情况分类有哪些问题带来帮助。
10w+浏览
交通事故
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要件包括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严格认定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界定的基本标准是: 1、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必须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 2、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3、逃逸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 上述案例中,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没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或者在离开现场时并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事故,都不能按“交通肇事后逃逸”论处。 当然,行为人作为事故责任方,仍需要负担赔偿义务。 交通肇事逃逸的定义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也呈上升趋势,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根据法律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要严惩,如交通肇事犯罪案件,犯罪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构成交通肇事逃逸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强行离开现场的。
快速解决“交通事故”问题
当前5904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交通肇事逃逸物证的种类包括哪些?
法律专业性强,自行处理有风险,建议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