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控制公司法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最新修订 | 2024-03-01
浏览10w+
包敬立律师
包敬立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5314人
专家导读 共同控制公司法认定标准是持股总量在50%以上及能够在重大事项上保持一致。共同实际控制人的存在情形主要集中在股东股权比例较为分散,且没有一方持股到50%以上的。在判断能否认定为共同实际控制人需要考虑多方在报告期内是否形成一致行动关系以及在挂牌后能否确保在一定期间内仍保持一致行动关系。
共同控制公司法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一、共同控制公司法认定标准是什么?

共同实际控制人的存在情形主要集中在股东股权比例较为分散,且没有一方持股到50%以上的。在判断能否认定为共同实际控制人需要考虑多方在报告期内是否形成一致行动关系以及在挂牌后能否确保在一定期间内仍保持一致行动关系。一致行动关系的认定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因素:

1、各方都能够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表决权,且总和始终保持在50%以上。

2、各方在处理须经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批准的重大事项时能采取一致行动。通常可以在《一致行动协议》中约定若出现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的处理途径。

二、哪些人可以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

1、投资者为公司持股50%以上的控股股东;

2、投资者可以实际支配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超过30%;

3、投资者通过实际支配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能够决定公司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选任;

4、投资者依其可实际支配的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足以对公司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

5、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

简而言之,实际控制人就是实际控制上市公司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三、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区别是什么?

1、控股股东是指其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东;出资额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依其出资额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

2、实际控制人是指虽不是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

综上所述,在一些股份有限公司,没有一个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超过一半,这样就形成共同控制人。从公司法的规定看,认定共同控制人要看其全部持股比例是否在50%以上,在公司重大决议面前是否保持一致意见等。现在,很多战略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关系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咨询助手提示您
全文1.7千字,阅读时间约6分钟
直接问律师最快9秒应答
继续阅读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003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共同控制公司法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一键咨询
  • 170****683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688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081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701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577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768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73****77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433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835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850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340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025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02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442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610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律图法律咨询
汇聚全国海量律师、律师实名认证
快速问律师
无需等待
最快9秒回复、24小时不限次沟通
优选律师
根据问题为您优选专业律师
服务保障
亿万用户使用好评率98%
正在服务的律师
罗钟亮律师 罗钟亮律师
浙江绣湖律师事...
张嘉宝律师 张嘉宝律师
广东生龙律师事...
彭彦林律师 彭彦林律师
四川兴蓉律师事...
李胜春律师 李胜春律师
湖南公言(深圳...
都燕果律师 都燕果律师
四川循定律师事...
胡静律师 胡静律师
四川胡云律师事...
吴伟涛律师 吴伟涛律师
海南国社律师事...
薛小玲律师 薛小玲律师
天津德敬律师事...
邢环中律师 邢环中律师
上海金茂凯德律...
谭海波律师 谭海波律师
广东江湾律师事...
郑桃林律师 郑桃林律师
湖北楚同律师事...
黄谊欣律师 黄谊欣律师
广东广荣律师事...
信金国律师 信金国律师
北京家问律师事...
韩佩霞律师 韩佩霞律师
江苏大昶律师事...
郑小克律师 郑小克律师
重庆瀚沣律师事...
邓霞律师 邓霞律师
重庆海力律师事...
易轶律师 易轶律师
北京家理律师事...
孙术校律师 孙术校律师
河北英利律师事...
立即问律师 99%用户选择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对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认定标准是,能够决定公司的财务及经营策略,能够从公司的经营活动中获利,当事人能够控制的公司的股份超过30%,能够决定公司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的当选问题,诸如此类的情形,都属于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10w+浏览
公司经营
股权转让变更实际控制人的认定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股权转让变更实际控制人的认定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一、“股权转让”“实际控制人”的定义要了解股权转让变更实际控制人的认定的相关问题首先我们就需要知道“股权转让”和“实际控制人”的定义是什么,否则要了解股权转让变更实际控制人的认定的相关问题就无从谈起。什么是股权转让呢股权转让,是指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东权益有偿转让给他人,使他人取得股权的民事法律行为。股权转让是股东行使股权经常而普遍的方式,中国《公司法》第七十一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实际控制人,实际控制人,是指虽不一定是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简而言之,实际控制人就是实际控制上市公司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二、股权转让变更实际控制人的认定股权自由转让制度,是现代公司制度最为成功的表现之一。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企业改革及公司法的实施,股权转让成为企业募集资本、产权流动重组、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形式,通过这种形式使得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变更的情况并不罕见。股权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说是对法人的控制权,取得了企业法人百分之百的股权,也就取得了对企业法人百分之百的控制权。股权掌握在国家手中,企业法人最终就要受国家的控制;股权掌握在公民手中,企业法人最终就要受公民的控制;股权掌握在母公司手中,企业法人最终就要受母公司的控制。这是古今中外不争的社会现实。关于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归属,《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八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拥有上市公司控制权:
(一)投资者为公司持股50%以上的控股股东;
(二)投资者可以实际支配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超过30%;
(三)投资者通过实际支配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能够决定公司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选任;
(四)投资者依其可实际支配的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足以对公司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
(五)中国认定的其他情形。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使某方持有的股权增加即控制权的扩大,达到一定标准后就实现了成为实际控制人的目的。
请问非法集资实际控制人根据法律是怎么认定的?满足哪些条件的的人才会被人定为实际控制人?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非法集资实际控制人的问题,解释如下:尽管“实际控制人”已是耳熟能详的概念,但对其做出明确定义或在实践中准确认定实际控制人,在某些情况下,却是个很难判断的问题,是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同时也是个近乎残酷得没有退路的问题。之所以没有退路,是因为实际控制人的认定涉及股份锁定、是否符合IPO条件(要求至少三年内实际控制人不能发生变更;创业板上市要求至少是两年内)等一系列问题,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其它问题可能在证监会反馈意见时进行补充或修改,但实际控制人认定的问题几乎无法修改,因此一旦认定错误,上市申报极有可能是失败。
一、首先看看法律法规有关实际控制人的规定
1.《公司法》关于“实际控制人”的解释
实际控制人,是指虽不是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
2.《公司法》关于“控股股东”的解释
控股股东,是指其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东;出资额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依其出资额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
由以上《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可知,公司法中所定义的“实际控制人”与“控股股东”不可能存在重合情况,似乎“实际控制人”不能为公司的股东。
但从立法意图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要求发行人最近3年内(创业板为2年)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旨在以公司控制权的稳定为标准,判断公司是否具有持续发展、持续盈利的能力,以便投资者在对公司的持续发展和盈利能力拥有较为明确预期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策。而对于控股股东即为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的情况,如果严格按照现行《公司法》之定义,则会出现有些拟上市公司无实际控制人,无法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中的上市条件相对应。
故从《公司法》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等提出“实际控制人”之概念的意旨出发, “实际控制人”较为准确的概念应该是:实际控制人,是指通过股权关系、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事实上,实务中也是按照该概念操作的,即对于直接持股的股东,如果其对公司有实际控制力,则认定为实际控制人。
3.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关于“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解释
第八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拥有上市公司控制权:
(一)投资者为上市公司持股50%以上的控股股东;
(二)投资者可以实际支配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超过30%;
(三)投资者通过实际支配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能够决定公司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选任;
(四)投资者依其可实际支配的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足以对公司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
(五)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
简而言之,实际控制人就是实际控制上市公司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4.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十二条“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的理解和适用——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1号(下称“该1号文”)
在实践中,如何认定实际控制人是否发生变更与认定究竟谁是实际控制人往往联系在一起,从依据上讲,多是依据证监会发布的该1号文,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判断。
二、证监会认定实际控制人的原则
事实重于形式原则,也就是说,虽然法律法规列示了一些属于实际控制人的具体情形,但实际控制人的情况通过列举是不能穷尽的,所以证监会除了列举具体形式外还规定“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它情形”。
三、实际控制人的认定基本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最简单,第一大股东为绝对控股股东,此时控股股东的控制人就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但是在仅有相对控股股东时,通过极为分散的小股东签署不一致行动协议、基于相对控股股东在公司的特殊地位和对公司的重大影响力、第一大股东受其它股东委托行使股票权等,也可认定该相对控股股东为实际控制人。
第二种是共同控制。共同控制要有一定的依据,包括《公司章程》中的一致行动条款、《合资合同》中的重大事项需经所有股东或董事同意的条款、单独签署的一致行动协议等等。
第三种则是无实际控制人。在股权极为分散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无实际控制人的情形。
实际控制人可以是控股股东,也可以是控股股东的股东、甚至是除此之外的其他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归纳起来很简单、理解起来似乎也不难,但实际控制人的认定,在某些情况下是复杂的,中介机构对此问题往往会有争议和不同的理解,而此时最熟悉企业情况的管理层不能总认为这是个专业问题而不加关注、更不能袖手旁观,而应将丰富的信息提供给中介机构、将企业的意见充分表达出来,这将会使实际控制人的认定符合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公司中的实际控制人认定标准是什么?
公司中的实际控制人认定标准是:根据出资比例以及相关的协议内容来确定。在公司的管理中,控股股东是指持有公司股份占公司股本总额50%以上的股东,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50%,但依其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
10w+浏览
公司经营
你好,我朋友最近遇到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请问如何通俗易懂地解释共同经营、共同控制和合营企业?
[律师回复] 作为企业公司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愿景,有着事务企业承载着共同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有着义不容辞的坚定信心,准备齐心发力,朝着一个方向和一个目标而奋力前进、奋勇向前,朝着胜利的曙光而向前迈进。
作为一个企业公司不仅是考虑企业的雄厚经济实力,而且要考虑企业的发展经营之道,企业承载的是文化、思想、行动、制度、纲领,企业需要发展的历史机遇,企业需要创新理念和引领未来发展趋势的变革,不断以领导开创前瞻性思维,不断以领导执政要求以严以律己,以不仅提高领导者自觉性和模范带头作用,以率先做好领导示范,以要求领导发挥第一指挥棒的示范和带头作用,以领导者管理好属下的团队,以下属与领导做到共同监督、共同协作的共处与共事的原则。
作为一个企业公司的经营策略,首先,以要求做到基层管理幅度面向高层管理幅度转变,也就是说“一艘轮船的方向盘需要轮船司机”,“司机掌舵的故事”,高层管理人员与基层管理人员做到共同监督、共同协作的共处与共事的原则,以做到各尽所能,以做到各尽其职,各部门齐心协力,以打造共同团结、协作、共赢的发展新格局,以全心全力全面谋划企业事务的目标和愿景,以全心全意全面达成企业事务规范化运营管理业绩团队,以尽全力共同实现企业公司的发展规划目标,以及绩效评估的效率与效益的双重提升,以共同实现企业赢在执行力的双重效应。
快速解决“公司经营”问题
当前600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00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怎么认定?
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认定标准是:能够对公司产生实际控制行为的自然人。实际控制人不一定是股东,一般是通过投资或者协议的关系同样对公司的各项事务有着决策权的自然人,也可以是股东。
10w+浏览
公司经营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新公司法认缴制控制权是如何规定的?
《公司法》规定修改公司章程、增加/减少注册资本、公司合并/分立/解散/变更公司形式,需要股东会三分之二以上的有表决权的股东通过才能形成有效的股东会决议。因此,股东持有公司的股权比例应在67%以上,才享有绝对控制公司的权利。
10w+浏览
公司经营
被捕后供认未被警察控制的犯罪能够自首吗?
[律师回复]   根据其供认的事实内容不同可能成立自首或者立功、重大立功。如果被逮捕后,向公安机关如实供述的是尚未被侦查机关掌握的本人的其他犯罪行为,则成立自首;如果是供述其他人的犯罪行为(包括同案犯),经侦查机关查证属实的,可以成立立功;如果供认的其他人的犯罪行为是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或者案件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全国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等情形的,那么可能成立重大立功。  相关法律可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七条
第二款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第六十八条
第一款 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七条
第二款前款所称“重大犯罪”、“重大案件”、“重大犯罪嫌疑人”的标准,一般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或者案件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全国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等情形。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00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实际控制人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实际控制人的认定标准是: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在我国的公司的经营管理的规定中,我国的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直接持有公司股份,我国的公司的控股股东是直接持有公司股份的,而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不直接持有公司的股份的。
10w+浏览
公司经营
我最近在一家公司上班,由于还是实习生不知道合同怎么拟定,所以就想问一下合同管理的控制重点是什么?
[律师回复]
一、增强合同风险防范意识
  在项目管理中,没有风险的合同是绝对没有的。过去,企业在合同谈判和签订中,由于合同风险防范意识不强,而对合同条款分析、审核不严,掉入一些合同陷阱,给企业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为此,必须增强合同风险防范意识。
  
二、增强全员合同管理意识
  在施工过程中,只有加强合同管理,增强全员的合同管理意识,才会成功和达到预期的目的。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加强合同管理:
  1.要使合同成为保护企业利益的有利武器,就必须签订一份成功的合同。否则,无论与施工企业、监理工程师的相互关系处理得怎样融洽,无论要求多么合情合理,只要是合同条款未明确规定的,都会遭到相关方的拒绝。
  2.强化合同管理,建立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机制,理顺各方关系,形成有机运行体系。在项目施工中,注重强化合同管理意识,认真研究、理解、运用合同条款,收集和整理各种施工原始资料及数据,做好索赔工作。
  3.注重项目实施阶段合同的交底。合同是当事人正确履行义务、保护自身合法利益的依据,因此,公司、项目部全体成员必须首先熟悉合同的全部内容,并对合同条款有一个统一的理解和认识,以避免不了解或对合同理解不一致带来工作上的失误。
快速解决“合同事务”问题
当前600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公司经营 > 经营管理 > 共同控制公司法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法律专业性强,自行处理有风险,建议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