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经过公证的证人证言如何认定其效力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对经过公证的证人证言,仍需经过证人出庭接受法庭质证来确认其是否具有证明力,是否应该为所采信。 根据《公证法》的规定,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经过公证的证人证言,仅是由公证处证明了证言是由证人本人所述,但并不能因此就证明证人所说的证言与案件事实相符。 同时,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问题的若干规定》,证人有出庭接受质证的义务,经许可的,才可以用其它方式进行作证。 《民事诉讼法》 第七十三条 经人民通知,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许可,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问题的若干规定》 第五十五条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接受当事人的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