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传播网络谣言的共同犯罪包括哪些内容

帮助5人 3.7w浏览 匿名 2020-12-03 河南新乡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一、传播网络如何定罪网络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第二款还规定:“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但是,如果行为人不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虚假事实而在信息网络上发布、转发的,即使对被害人的名誉造成了一定的损害,按照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也不构成诽谤罪。两高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但这不是共同犯罪,只是普通犯罪。
    二、传播网络的共同犯罪有哪些《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的共同犯罪内容。《解释》
    第八条规定,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的共同犯罪内容,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等犯罪,为其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追究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必须以其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为前提。如果对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相关犯罪活动不明知,即使客观上起到了帮助作用,也不构成犯罪。
    全文
    9 2020-12-03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884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传播网络谣言的共同犯罪包括哪些内容
一键咨询
  • 144****710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洛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484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漯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郑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056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378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424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704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门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许昌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驻马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焦作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80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360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周口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644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驻马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676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501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842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信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552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777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焦作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开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87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87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60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730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开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536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洛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623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周口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鹤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平顶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平顶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郑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漯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356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许昌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濮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232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门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630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商丘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信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焦作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56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郑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开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鹤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546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003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106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028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商丘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郑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044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信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信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漯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468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140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016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501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漯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445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720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漯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253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078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006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178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704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752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278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014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405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123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商丘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075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371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濮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543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焦作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886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郑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门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商丘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154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扬州180****8444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沭阳180****1349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镇江180****1467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传播网络谣言会犯罪吗?
传播网络谣言会犯罪,根据《刑法》第291条当中明确的规定,如果存在在网络信息上传播虚假的信息,将会严重的扰乱社会秩序,会按照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来处罚。当然的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会按照三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处罚。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挪用资金罪罪立案数额标准包括什么
[律师回复] 解析:
对于公司、企业或其他各类单位的从业者,如果其利用职务上的特殊便利条件,擅自将本单位的资金挪作他用,或者借与他人,那么,只要涉及以下任何一种情况,都应当被视为犯罪行为并予以追究刑事责任:
首先,如果该人所挪用的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人民币1万元至3万元之间,并且已经超过了3个月仍未归还;
其次,如果该人所挪用的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人民币1万元至3万元之间,并且用于了营利性活动;
最后,如果该人所挪用的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人民币5000元至2万元之间,并且用于了非法活动。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
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网络传播谣言处罚标准是什么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10w+浏览
损害赔偿
起诉造谣诽谤罪维权需要多久
[律师回复] 解析:
若以民事纠纷为由进行起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必须在收到起诉申请后的七个自然日内完成立案审批程序。
然而,对于涉嫌刑事犯罪的情况,如通过微信发表恶意言论可能触及到的诽谤罪和侮辱罪等,则被归类于刑事自诉范围内。
在此种情形下,受害方提起诉讼的,同样也须在七个工作日之内完成相关流程,法院将在该期限内向当事人作出是否立案的最终决策。
关于寻衅滋事行为,根据相关刑法条款,以下是几种典型的情形,“根据其严重程度”,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1)无端殴打他人,情节恶劣者;
(2)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者;
(3)强行索取或任意损毁、占有公私财产,情节严重者;
(4)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导致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者。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
【寻衅滋事罪】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在网络上传播疫情谣言怎么处罚
对于故意在网络上传播疫情谣言的这种行为很有可能会判处3年到7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不过,一般传播疫情谣言的行为没有造成什么特别严重后果的,也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通常是对传播谣言的当事人处5天到15天左右的行政拘留。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帮信网络诈骗罪最多判多久
[律师回复] 解析:
1、凡是涉及电信诈骗金额达到或超过五十万元人民币之行为,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最高达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乃至无期徒刑,并且必须附加罚金或没收财产;
2、如若电信诈骗金额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之间,根据同样法律规定,应予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严厉惩罚,并同时面临着罚款;
3、针对涉案金额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之间的电信诈骗案件,则需接受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并附加相应的罚金。
在诈骗案件立案之后,司法机关会根据实际情况展开深入调查和取证工作,尤其是在追讨赃款方面,更是需要严格遵循司法程序进行处理。
在确认了赃款归属后,可以通过举证的方式将其退还给受害者,具体情况还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年轻人群体更加依赖于网络生活,然而网络世界中的潜在风险也随之增加,例如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当此类事件真实发生时,想要追回损失的财物往往变得极为困难,这主要是由于相关证据难以获取所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谣言传播多少次违法
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平常就需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了法律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本篇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谣言传播多少次违法,相关法律规定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10w+浏览
诉讼仲裁
帮信罪被网上追逃的条件包括什么
[律师回复] 解析:
网络追逃,即公安机关各职能部门及各类警务人员在日常执行公法任务过程中,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与职责权限,挖掘出任何可疑人物线索,即时与公安网络上的"全国在逃人员信息系统"或"全国在逃人员信息光盘"进行迅速且准确的查询、对比工作,从而将在逃犯罪重点人缉拿归案的犀利侦查策略。
然而,在理解何为网络追逃的同时,我们也需了解其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主要包括以下三大要点:
该案件涉及刑事罪行、犯罪事实清楚明确、涉案人员在逃。
只有当上述三项条件均得到满足后,才能启动网络追逃程序。
而网络追逃的适用对象则涵盖了司法机关已经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以及有确凿证据证明已然触犯法律且须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分子。
这些人甚至包括那些逃离原居住地、监视区域、作案现场,经过办案机关多次抓捕仍未能归案的犯罪嫌疑人;
以及从看守所、劳改农场、劳教场所等地方逃逸的犯罪分子、罪犯或劳教人员。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
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机关可以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
各级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以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
超出自己管辖的地区,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机关发布。
《公安机关执法细则
(2016年修订)》第十五章被通缉的犯罪嫌疑人归案、死亡,案件被撤销的,原发布机关应当在原通缉、通知、通告范围内,撤销《通缉令》、《边控通知》、《悬赏通告》。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218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涉嫌帮信罪警察传唤怎么办
[律师回复] 解析:
1、当接到来自警方的传唤时,我们应积极配合并遵从法律程序。
然而,接受传唤并不意味着已经触犯了任何罪行。
2、对于那些无需实施逮捕或拘留的犯罪嫌疑人,他们可以被要求前往所居住城市或县城的指定地点,或者直接前往其居所进行询问盘查,但必须出示由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签发的相关证明文件。
对于在现场被发现的犯罪嫌疑人,只要能出示有效的工作证件,便可进行口头传唤,但在询问笔录中必须详细记录这一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行为若给受害者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那么他们有权利提出赔偿请求。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受害者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物质损失,他们有权在诉讼过程中提出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受害者已经死亡或失去行为能力,则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有权提出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涉及到国家财产、集体财产的损失,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同时,也可以提出附带民事诉讼。
在必要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保全措施,查封、扣押或冻结被告人的财产。
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或人民检察院都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时,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如果犯罪行为给受害者造成了人身或财产损失,在被告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并不影响受害者对被告人提出民事赔偿责任的追索。
如果符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
如果不符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或者不愿采用此种方式,也可以单独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如果选择单独提起民事诉讼,如果民事案件的审理需要以刑事案件的审理结果作为依据,那么民事案件将暂时停止审理,等待刑事案件审结之后再继续审理民事案件。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袭警罪的主观条件包括什么
[律师回复] 解析:
本罪所涉及的客体具有多样性而复杂化的特点,不仅包括危害到国家在日常生活及社会管理上正常运行的秩序,还包含了对在执行职务过程中的警察人身权利的严重侵犯。
这种行为生动地展示了警察在履行其维护公共安全职责时的代表性以及意义,对于实施暴力袭击正在执行任务的警察的,这不仅仅是对国家正常社会管理秩序的破坏,更有可能会引起对相关法律工作者人身安全的潜在风险或实际伤害。
在袭警罪的客观方面,其主要表现为对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警察进行暴力袭击。
然而,仅仅通过暴力威胁的方式并不足以构成袭警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此类行为将被视为妨害公务罪进行惩处。
袭警罪的主体是一般的自然人,属于个人犯罪范畴。
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某些单位的负责人、直接责任人为了追求单位的短期利益,带头或组织单位员工阻碍警察执法的行为,对此类情况,应当按照自然人犯罪进行处理,并追究单位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在袭警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出于故意的心态。
这种故意的形式只能是直接故意,而不能是间接故意或过失。
同时,行为人必须明确知道对方是正在执行职务的警察。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
【妨害公务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袭警罪】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5116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怎么举报传播谣言的人?
在网上发布谣言对他人进行诽谤的,受害人可以向发布信息的网络平台进行举报,要求网络平台删除不实的报告,情节严重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10w+浏览
损害赔偿
网络诽谤是否构成诽谤罪
[律师回复] 解析:
是的,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捏造并散布虚假信息进行恶意中伤,给他人带来严重不良影响,构成犯罪的,将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甚至剥夺政治权利等刑罚。
其中,情节特别恶劣者,可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节较轻者,则可能面临最长三年的有期徒刑,以及最短一个月的管制处罚。
1.必须存在侵害行为。
这意味着,行为人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发布、转发等方式,传播了具有贬低、污蔑性质的文字、图像或言论,从而对特定个体的声誉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
2.行为人在主观方面必须存在过错。
这种过错可以分为故意与过失两种类型。
如果行为人明知其所传播的内容必定或极有可能对他人的名誉产生负面影响,但仍然抱持着希望或放任该结果发生的心态,那么就属于故意侵权。
反之,如果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但由于疏忽大意未能做到,或者虽已有所察觉,但过于自信能够避免损害后果的发生,最终导致他人名誉受损的情况,则应视为过失侵权。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