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应当回避申请的程序

帮助5人 3.6w浏览 #诉讼仲裁 匿名 2021-03-25 四川成都
问题相似?点击查看诊断报告~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服务团队
    法律服务团队
    63人赞同了该解答
    咨询我
    一、当事人如何提出回避申请
    回避的提出有两种方式:一是申请回避。二是可以自行回避。当事人申请回避,可采用口头或书面形式,但应当说明申请回避的理由。法官和其他有关人员自行回避的,应当向审判长、院长或审判委员会提出并说明理由。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申请回避,应当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在三日内以口头或书面方式作出决定。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决定回避的,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应退出本案审理;驳回回避申请的,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应继续本案的审理。民事诉讼法对不服驳回回避申请的决定设置了救济程序,即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二、什么是回避制度
    回避制度要求人民审判案件时承办某一案件的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和勘验人,因遇有法律规定的不得参与案件的审理或执行有关任务的情形,不参加对该案的审理或有关任务的执行。在审判案件和执行有关任务时,上述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与本案当事人有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其他关系。遇有上述情形之一的,承办案件的审判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应主动地、自觉地提出回避,当事人也有权申请要求他们回避。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关于申请回避的处理,对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人民对回避申请所作的决定,可以采取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但必须在申请提出的3日内作出。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人民对复议申请,应当在3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实行回避制度,是中国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共有的基本原则之
    一,其目的在于防止利用职权,影响案件的公正审理。
    适当的利用回避制度进行权利的保护对于实现法治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不但进化了司法审判风气,还有利于对我国诉讼制度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考验,所以当事人熟悉回避制度的流程,不但利于自己,还利于国家。
    全文
    11 2021-03-25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722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应当回避申请的程序
一键咨询
  • 南充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868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718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资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027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064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凉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027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786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内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内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761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遂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170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04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77****811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资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816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凉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028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内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575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自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67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元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21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乐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182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421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遂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35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宾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86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101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28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成都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眉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德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自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616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626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德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270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274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555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元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巴中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478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332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内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自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充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乐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宾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雅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凉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宾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065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758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061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72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攀枝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476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遂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雅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达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885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652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达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绵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406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824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资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535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550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遂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内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50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巴中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68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巴中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450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150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064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031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240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眉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47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780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元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824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元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433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盐城177****2762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35****2676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沭阳134****4532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案件当事人应该怎样申请回避
首先,当事人不能随意要求审判人员回避,只能在出现了民事诉讼法第40条规定必须回避的情形,而且审判人员又没有自行回避的情况下,才可以提出回避申请。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必须回避的情形有:第一,参加本案审理的审判人员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第二,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应当回避。
10w+浏览
诉讼仲裁
当事人申请法官回避的程序是什么
在任何司法程序的处理过程之中,总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对当事人不利的境况,例如,负责案件审判过程的相关工作人员如若与某个特定一方的当事人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经济利益关联,这无疑将使得案件审判陷入不公正的困境。当当事人遭遇这种境遇之时,他们自然享有向法院提出回避申请的权力,以使自己在诉讼过程中有更为平等的参与机会和待遇。
10w+浏览
诉讼仲裁
云南彩礼返还的法律规定2025是什么,想了解:彩礼返还涉及哪些法律程序?
[律师回复] 云南彩礼返还在2025年主要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具体规定和法律程序如下:

法律规定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 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 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 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法律程序

- 协商阶段:双方或其家属就彩礼返还问题进行沟通,明确提出返还意愿和依据,确定彩礼范围、数额或价值。若协商一致,拟定书面协议,明确返还金额、方式、时间等,双方签字,可邀请见证人签字见证。

- 诉讼阶段:若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方需准备起诉状,写明双方信息、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等,并收集能证明彩礼给付事实的证据,如转账记录、证人证言、购物凭证等,以及证明符合彩礼返还情形的证据,如未共同生活的证据、生活困难的证明等。然后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材料,法院受理后会安排开庭审理,双方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最后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

- 执行阶段:若法院判决返还彩礼,对方在履行期未履行判决,可在判决生效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采取查询、冻结、划扣存款,查封、拍卖财产等措施确保判决执行。
哪些人可以要求应当回避的人员回避?
在我国,以回避提出的主体不同为标准,可以将回避划分为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指令回避三种。相关人员符合法定情形,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他们回避,公安司法机关可以指令他们回避。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应当回避的理由有哪些?
应当回避的理由有: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或者诉讼代理人。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5、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6、参加过本案侦查、起诉的侦査人员、检察人员不能再担任本案的审判人员。7、参与过本案审判工作的合议庭的成员,不能再参与其审判。8、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情形。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什么情况下应当自行回避
审判人员要是跟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跟案件当事人是近亲,或者有经济利益往来,或者有亲密关系,或者跟案件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不良影响,那就得主动申请回避。总之,不管是啥因素,只要能威胁到公正审理,都得重视,都得采取措施回避。
10w+浏览
诉讼仲裁
离婚的流程和手续办理
[律师回复] 离婚分为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具体流程和手续如下:

协议离婚

申请:夫妻双方自愿离婚,应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共同到有管辖权的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需提供内地婚姻登记机关或中国驻外使(领)馆颁发的结婚证、有效身份证件、在婚姻登记机关现场填写的《离婚登记申请书》。

受理:婚姻登记员对当事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无误后发给《离婚登记申请受理回执单》,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受理,当事人要求可出具《不予受理离婚登记申请告知书》。

冷静期: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并发放《离婚登记申请受理回执单》之日起30日内,任何一方不愿离婚,可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离婚登记申请受理回执单》(遗失可书面说明情况),向受理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填写《撤回离婚登记申请书》。经核实无误后,发给《撤回离婚登记申请确认单》。自离婚冷静期届满后30日内,双方未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审查:冷静期届满后30日内,双方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提交有效身份证、结婚证、户口本、离婚协议书、每人2张2寸单人近期半身免冠照片等。婚姻登记机关对相关事项进行审查,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办理,按要求出具《不予办理离婚登记告知书》。

登记发证:审查通过,婚姻登记机关依法办理离婚登记手续,颁发离婚证。

诉讼离婚

起诉:原告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递交起诉书、副本及相关证据。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受理:法院收到起诉状后进行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受理,不符合的退回材料并告知原因。

调解:法院受理后一般会先进行调解,试图促成双方达成离婚协议。

审理判决:调解不成则进行审理。法院安排开庭时间并通知双方,双方(或委托代理人)参加庭审,就离婚、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法院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和陈述作出判决,如当事人对判决不服,可在规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进入二审程序。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